后學傳人,數百年堅守萇乃周所定擇徒規則,不該教的,雖有千金也不教;該教的,分文不收,并且還常管吃管住。
陳萬里曾拜萇毅軍之父萇山林為師。萇山林是近幾十年萇家拳重要傳人,他整理家傳拳譜,擇人而授,為萇家拳的延續做出重大貢獻。從他身上,陳萬里切身感受到了萇家拳傳統中溫馨的一面。
那時陳萬里在縣城上班,常常下班后騎車趕往20里外的后新莊學拳。一到萇家,萇山林的妻子就會問他:“孩兒,吃了沒?”如果沒吃飯,就會為他準備飯,還常打幾個雞蛋。“那時多困難!他家子女又多,萇老師在村小學任教,每個月就幾塊錢……”
對能堅持下來的徒弟,萇山林都赤誠相待,為他們抄《中氣論》、畫拳譜。
師父辛辛苦苦,分文不收。陳萬里等都過意不去,過年的時候,他總忘不了師父家,都會買些禮物送去,“我給父母弄啥,也給他們弄啥”。
萇家門內外代有英才
盡管收徒從嚴,但對所選徒弟傾囊相授,毫不保留,萇乃周帶出眾多的高手,萇家拳迅速傳播,“當時薪火,幾遍海內”。此后,萇家拳也代有高手,成為名震天下的大門派。
一般的武術高手,自己的功夫能練得出神入化,卻不能總結、表述,所以往往人死藝絕。而萇乃周出身書香望族,他的長兄、進士萇仕周對《易經》深有研究,所著《易經講義》列入《四庫全書》。萇乃周自幼深受長兄影響,自己也是秀才,深通易理,文化素養深厚。習武之后,他十分注重將經驗和心得總結表述出來,著述豐富,形成自己博大精深的武學體系。因身為秀才,飽讀詩書,又極重武德,人們稱他為儒拳師,稱萇家拳為儒家拳。
萇乃周的武學兼技法、外形、內氣等內涵,體系完備,加上他善于教授徒弟,“笨人有笨人的教法,靈動人有靈動人的教法”,因此帶出來的徒弟“人精一藝,皆臻神妙”。
滎陽市萇家拳研究會秘書長陳萬卿多年研究萇家拳傳承情況,他所著《萇家拳》一書較為詳細地收錄了歷代傳人的情況。相傳萇乃周有24位名徒,陳萬卿找到了其中19個人的資料。其中最有名的是柴如桂、高六更、李法文、趙金川、陶老九等,尤其柴如桂之拳、高六更之槍,“當時俱號無敵”。這些徒弟各自形成傳承體系,代有高手。清道光年間汜水人、武狀元牛鳳山曾隨高六更一系的高鶴樓習槍術(兩人系親家,沒有形成師徒關系),據陳萬卿先生考證比照,牛鳳山的《牛氏戰槍譜》就出自萇氏槍法。而前文所述出版《桓侯八槍》的于志鈞先生所師承的胡復生,就是李法文一系,算起來,于志鈞可說是萇家拳第七代傳人。
萇氏家族也出現了諸多高手,萇連登、萇德普、萇克儉、萇克俊等,“皆圣手宗師”。萇榮先、萇繼先、萇愷、萇鼎聯、萇鼎珠等,或因軍功,或考中武舉、武進士而出任軍職。
在各系傳承中,萇氏家族的傳承最為穩定,他們所定居的后新莊被視為萇家拳“老根兒”,吸引了眾多愛好者,帶出了眾多的外姓傳人。□首席記者姚偉文圖【原標題:“武林宗師萇乃周系列”之三 儒家拳門規傳承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