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村是位于新密市米村鎮東北二里的一個山村,這兒北依嵩岳余脈山川錦繡的伏羲山,村民古樸憨厚。
范村雖然村名為范,但這里居住的村民無一家范姓。有傳,范村成名于春秋時期鄭國,鄭莊公立國為王,封其弟叔于京(滎陽),其弟野心勃勃,偷偷地在一個山巖之地以范村為中心立小國,不久被鄭莊公所滅,但造反不斷,后傳說有十八寡婦造反,但都未成功。后來村民安心農耕,興家立業,村人有約:二字箴言唯勤唯儉,兩條正路曰讀曰耕,這正是符合中國人傳統的生活典范,于是該村名就稱為范村。
范村古建筑隨處可見,百年老屋屢見不鮮。據記載,范村留下的院落為清朝時期所建,已有200多年歷史,基本上都是二進三進院落,有李家大院、魏家大院、施家大院等,院落建筑多為大門樓、耳房、配房,設有影壁、中為過廳,后為廂房。灰磚厚墻,高大壯闊,看上去古樸典雅,隨處可見的磚雕、石雕、木雕精美絕倫,形成了獨特的歷史風貌。
至今保存完好的是施家八世所建的二進院落,現住在古宅的是施家十三世傳人施祿,今年85歲,老人參加過1949年南京解放戰爭。說起自家的古宅,老人一下就來了精神,臉上帶著幸福地笑容說:“這個院子有200多年了,是我從小生活的地方,看起來不怎么樣,但是我住著比住樓房還要好。”
范村,還是新密回民聚集地之一,是一個民族融合、宗教繁榮的村莊。回族于唐朝時期落戶,回漢民族在經過長期共同性增長的基礎上融為一體,民族差別得以最終消失,相互融合。相傳,回民入密,源于唐代,至今范村回民已有40多戶,200余人。
據《密縣志》記載,清朝同治年間,范村已有私塾。“重視教育是范村的一大特色,這里辦私塾較早,老一代人多有文化,村里提筆能寫對聯的不在少數。”說起范村的教育史,村主任李根充滿自豪地說。
一座座古老的房屋,一扇扇殘舊的大門,范村古宅經過百年風雨依然如舊。不管走多遠,老宅永遠是根,永遠是子孫遮風擋雨的港灣。通訊員 張鵬 文/圖(原標題:百年滄桑院落 厚重積淀文化 有文化“范兒”的新密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