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鄭州 >> 走進鄭州 >> 印象鄭州 >> 瀏覽鄭州

“最美”土壤 “人文”街道流芳 管城區富含人文氣息的街道、地名傳承故事

2018/4/20 17:27:33 點擊數: 【字體:

“最美”土壤 “人文”街道流芳 管城區富含人文氣息的街道、地名傳承故事

平等街一角

“最美”土壤 “人文”街道流芳 管城區富含人文氣息的街道、地名傳承故事

平等街新貌

“最美”土壤 “人文”街道流芳 管城區富含人文氣息的街道、地名傳承故事

平等街殘缺的房角仍透著昔日的風姿

“最美”土壤 “人文”街道流芳 管城區富含人文氣息的街道、地名傳承故事

博愛街 舊貌

“最美”土壤 “人文”街道流芳 管城區富含人文氣息的街道、地名傳承故事

博愛街 舊貌


    管城區有著豐厚的人文底蘊,許多街道、地名、村名都蘊含文化、歷史底蘊。今天就瞧瞧平等街、博愛街這兩條街道的前世今生。記者 柴琳琳 通訊員 婁璞

    平等街:前生為道學胡同、盧醫廟前街

    平等,是天下之公義,是千百年來人們孜孜以求的美好境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婦孺皆知,“平等”是一個古老而又常新的話題。

    說來也巧,老鄭州城區西南角一帶就有一條南北走向的街道,名叫平等街。該街在明清時期因道正司(掌管有關道教事務的官署和主官)住在街北盧醫廟內,故名道學胡同。后來道正司遷到城區東北角一帶的城隍廟里,這街又改名叫盧醫廟前街,1927年馮玉祥做河南督軍時改叫平等街。平等的原義是指人與人之間在政治上、經濟等方面處于同等的社會地位,享有相同的權利。馮玉祥很尊崇孫中山,曾把老鄭州的管城街改名為中山街,這里用孫中山倡導的“平等”口號,蘊含有反封建專制和等級特權的先進理念和鮮明立場。“文革”中改為迎新街。1978年恢復為平等街。該街南起南學街,北至鹽店后街,長220米,寬4.5米,是一處古老而寧靜的居民區。

    1979年改革開放以后,街道面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街道經過修整,已變成平坦的柏油路面。建起了小游園,配備了休閑長椅、健身器材、石桌石椅等。街上居民們關系融洽,和睦相處。街區組織有秧歌隊、扇子舞隊、太極拳、戲曲演唱會、賽詩、書畫展、演講比賽等,文化生活豐富多彩。

    博愛街:同時命名的還有“自由路”

    博愛的原義是指對人類普遍的愛,這是一種帶有理想色彩的普世情感。

    早在2500年前,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孔子就提出“仁者愛人”,主張開明的國君要施仁政。后來墨子提出“兼愛”主張,即不分遠近、不別親疏,講究無差等的愛,并斷言“兼相愛則治,交相惡則亂”,從兼愛的理念出發,墨子提出非攻,以反對當時以強凌弱的殘酷戰爭。

    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爆發,結束了中國2000多年的封建專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1905年11月,孫中山提出三民主義(“民族、民權、民生”和后來的聯俄、聯共、扶助農工),強調要推翻清朝統治,推翻封建專制制度,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建立社會平等的國家。在辛亥革命時期,國內資產階級思想家們向歐洲思想啟蒙運動學習,也打出了“自由、平等、博愛”和“民主與科學”的旗幟,倡導“人權”和“科學”。這些理念,在古老的鄭州及其街道也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馮玉祥將軍做河南督軍時,下令更改了許多街名,例如博愛街、中山街、自由路等,成為鄭州城市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博愛街在鄭州老城區的中南部,位于管城回族區東大街中部路南。該街南北走向,向北正對著北城門,南起書院街,北至東大街,長280米,寬6米,是一處古老的居民區。

    (本版圖片為資料圖片)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鄭州晚報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