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鄭州 >> 當代鄭州 >> 真中河南人 >> 瀏覽鄭州

在京河南人柳哲:尋根問柳為民族復興中國夢增添中原元素

2013/5/29 17:29:39 點擊數: 【字體:

    柳哲:知名姓氏文化研究人士、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副秘書長、中國家譜文化論壇總策劃、河東柳氏文化研究會負責人。出生于河南新鄭,1996年來北京大學進修,長期從事柳下惠及其柳氏家譜研究。被媒體譽為“北大游學代言人”、“北大旁聽十年熬成的學者”。

  與大學、研究院的學院派同行相比,在京河南人柳哲的面目多元且更加生動。作為民間學者,17年前,他帶著3000元錢獨闖北京圓學者夢,游走于鄉間、城市、農舍和圖書館。孜孜不倦地考證先祖柳下惠及其柳氏家譜,成為傳承、發揚中國家譜文化的標本人物。

  尋根到濮陽

  在中華姓氏大講堂的籌備事宜告一段落后,5月20日,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副秘書長柳哲,再次電話問候濮陽縣70歲的孫運志老人,感謝這位老鄉對他先祖、“和圣” 柳下惠墓地的守護。

  濮陽縣八公橋鎮柳固堆村,有一個占地一畝多的古墓,據柳哲考證,這是他的先祖、春秋時期曾坐懷不亂的君子柳下惠的墓地。

  10年前,孫運志曾在墓前許愿,愿自己的侄子能生下一個兒子,結果,愿望成真。孫運志特別感激這座古墓,于是,他決定為柳下惠守墓,這一守就是10年,

  按照史書記載,柳下惠是春秋時期魯國人,魯國是現在的山東,為何會葬在濮陽縣?

  柳哲稱,濮陽位處山東與河南交界點,當時的魯國涵蓋濮陽縣。有史書記載出生在山東兗州的柳下惠封地在濮陽縣,作為當時的高官,柳下惠死后慣例是葬在封地。

  去年5月,柳哲致信濮陽縣政府,提議借柳下惠之名,將濮陽縣打造成海內外柳氏的尋根祭祖中心!去年6月,作為柳氏文化研究會負責人的柳哲,受濮陽縣政府邀請,帶領10多名柳氏宗親,先后到濮陽縣龍碑、揮公陵園、柳屯鎮的柳下惠封地、八公橋鎮柳固堆村的柳下惠墓和郎中鄉展坵村的柳下跖墓、高城遺址進行了實地查看。隨后,柳氏宗親與濮陽縣有關領導就柳姓文化進行了交流研討,柳氏宗親還向濮陽縣贈送了柳氏書籍。

  為圓夢 到北大

  柳哲說,自己和守墓10年的孫運志是惺惺相惜,20余年來,他一直致力于研究柳下惠及其柳氏家譜。

  上世紀70年代初,柳哲出生于河南新鄭,上小學時,隨父母遷居到浙江。高中畢業后,在文化館工作的柳哲在一個老人的家里發現了17本《蜀山柳氏宗譜》,這讓柳哲如獲至寶。翻開家譜第一章,他眼前一亮,竟然是歷史上有名的柳下惠!再往后翻,柳哲竟然在家譜的最后面找到了自己父親的名字!這次經歷讓柳哲對家譜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1996年,在北京大學一位張姓老師的介紹下,一心想成為學者的柳哲辭掉在文化館的工作,懷揣多年的積蓄3000元錢到北京大學進修。

  柳哲本想在北大中文系進修,但帶的錢不夠。張老師說,如果真想學東西,不在乎文憑和學位,可以在北大旁聽。在張老師的幫助下,他開始了吃、住、學都在北大,卻不是正式北大學生的燕園游學生涯。

  柳哲的學術之路走得很艱難。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柳哲都沒有固定工作,他的研究經費,是從牙縫里擠出來的。回憶當時的窘迫時,他說:他手頭的家譜資料大多是手抄的,那時,碰到沒課的時候,他就乘公共汽車去圖書館抄家譜,往返路費4元,中午吃盒飯7~8元,一天的花銷也就十多元錢,但即使如此,也讓他感到了很大的經濟壓力。

  最初幾年里,柳哲只能靠在北大校園里干些抄抄寫寫的零工,才能勉強維持生計,“壓力最大的是經濟問題,我不得不為生計而奔波。第一次打工,是幫某公司抄信封,兩天掙了120元,我樂了好一陣子”。

  “尋根問柳”

  在北大,柳哲見到了不少柳姓名人,他總感到格外親切,萌生了能不能把這些人聯合起來,一起研究柳氏文化的想法。1996年6月6日,他發了一封倡議書,提議成立中華柳氏宗親會,倡導華夏柳氏宗親聯誼。之所以選擇6月6日,是因為“6”和柳諧音。

  他按照名人錄的地址寫信,表達自己聯系各柳氏宗親的愿望,不久就有人給他回信:上海一位柳氏后裔專程到北京拜訪他;東北一位研究地方志的宗親,熱情地給他寄來相關資料。

  2006年,網絡逐步普及后,他開了自己的博客,每天都會收到全國各地的柳氏后裔發來的郵件,向柳哲咨詢他們的祖先。

  而在北大,柳哲也收獲了愛情。他和愛人結識于北大,她當時也在進修,非常理解、支持柳哲的事業。2001年,他們結婚了。同時在這一年,柳哲還提出了“北大邊緣人”的概念,并得到不少人的認同,成為一個群體的代名詞。

  為了讓自己的事業傳承下去,柳哲給兒子取名祖和。“祖”是兒子在家譜中的排字,“和”字既取自柳氏鼻祖柳下惠的“和圣”之名,也有和平、和諧之意,希望他能把柳氏祖先的精神繼續傳承下去。

  ■ 對話柳哲

  家譜的意義在于文化傳承


  東方今報:致力于柳氏家譜研究的你被媒體稱為平民史官,作為民間學者,你如何看待當前的家譜研究熱?

  柳哲:家譜,只有中國(主要是漢族人)才有,記錄了民族群體繁衍、遷徙以及在物質和精神等領域創造業績等其他方面的情況,既為自己家族也為國家提供了詳細、準確的微觀層面的資料,對宏觀層面的政策在微觀方面的反映,也有一種標本式的作用。

  在中國學術史上,包含家譜的譜牒之學,一向被奉為“大道”,用以補充“國史”和“家傳”的不足,并訂正其錯訛。在我個人看來,每一個炎黃子孫,只有數典不忘祖,方能圓民族復興中國夢!

  東方今報:修家譜的意義是什么呢?

  柳哲:其實家譜更重要的意義是文化傳承,而不是血脈傳承。你可以在一個比較大的范圍內尋找自己姓氏的根源,自己家族的文化淵源,自己有哪些優秀的祖先,應該在一個寬泛的前提下尋找自己的文化根源,而不必太局限于狹隘的血統。

  修家譜是敬祖先的表現,有人說中國人沒有宗教,這是錯誤的,其實中國人有很樸素的祖先信仰,這就是樸素的宗教。不僅我國,韓國、日本、新加坡等受我國傳統文化影響比較大的國家,也都存在濃厚的祖先信仰。韓國保存了很多完好的家譜,他們的總統盧武鉉、盧太愚都曾經到山東來認祖尋根。

  東方今報:柳下惠因坐懷不亂而家喻戶曉,你為何說他是中國私學教育第一人?

  柳哲:我是柳下惠的約90代孫,對于一般人,可能只知道柳下惠坐懷不亂的故事,其實柳下惠還是個教育家。退居柳下后,他創辦私學,在家中授課,招收學生,傳播文化、禮儀等知識。據記載,他90歲時上門求教的學生還有百余人。孟子贊揚他: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因此,他也有“和圣”之稱。

  ■ 點評

  點評:華夏歷史文明的傳承,關鍵在做!從北大旁聽生到研究家譜文化的標本學者,在京河南人柳哲尋根問柳的學術人生,為民族復興中國夢增添了亮麗的中原元素。

  點評人:

  劉金山:河南省人民政府駐北京辦事處副主任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東方今報(2009-05-29)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