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早的一部解釋詞義的著作《爾雅》下的定義是:“善事父母為孝”。漢代賈誼的《新書》界定為“子愛利親謂之孝”。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的解釋:“善事父母者,從老省、從子,子承老也”。許慎認為,“孝”字是由“老”字省去右下角的形體,和“子”字組合而成的一個會意字。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孝”的古文字形與“善事父母”之義是吻合的,因而孝就是子女對父母的一種善行和美德,是家庭中晚輩在處理與長輩的關系時應該具有的道德品質和必須遵守的行為規范。...
本期概述
丁蘭,河南陳州人,后寓居豐縣東十里(今豐縣鳳城鎮丁蘭集),早喪父,事母至孝。及母喪,刻木孝母,事母如存。“子欲養而親不待”是刻木事親,所表殼積極意所在,也是丁蘭孝道核心思想。本期專題主要介紹丁蘭刻木事親故事及二十四孝主人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