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縣木版年畫產生于明代,距今已有500多年歷史,歷經27代藝人的傳承、創新和發展,逐步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并將技藝水平不斷升華提高;h木版年畫制作選料講究,版料均為上等梨木板材,紙張選用上等宣紙;繪畫工序繁雜,畫面根據不同的圖案內容,采用不同的色調和畫法進行繪制,雕刻則用陰陽刀法;畫面色彩多采用陰陽色,以大黃、大紅、大綠、朱紅為主,兼用涮色、工筆、水墨等繪畫技巧,表現形式獨特。
滑縣木版年畫的題材多以黃河流域人民群眾的生活習俗和傳統信仰為主,內容豐富,版面主要以人物、神話、典故、吉祥福祿、財、喜、壽等為主要內容,以族譜中堂、對聯等為表現形式,文化內涵豐富,體現了黃河流域廣大人民對生活的熱愛和美好向往,具有極強的黃河流域民俗文化特征。
滑縣木版年畫因其表現內容豐富、制作繁雜及其悠久的傳承歷史,對于研究我國手工技藝的形成發展和區域民俗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實物佐證,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和文化價值。同時因其體現了群眾民俗文化,具有一定的觀賞收藏價值和市場開發價值。
滑縣木版年畫是一種富于民間獨特藝術風格的木版彩繪藝術珍品,以神像、族譜、吉祥畫為主。全部為手工制作,人物造型生動傳神,畫面明朗清新,有濃厚的國畫韻味。集中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風貌、民俗風情,是節日裝點、祈福納祥、精神崇拜、先祖祭祀等活動不可或缺的民間藝術精品。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民間木板年畫搶救項目”的重點
日前,滑縣老店鎮馬蘭集村被省文化廳命名為第二批河南省文化產業特色村,安陽市又多了一張文化產業名片。
據了解,馬蘭集村在歷史上是一個古鎮——金火鎮,是滑縣木版年畫的發源地和盛產地。2006年,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倡導者和推動者、中國民協主席馮驥才來到滑縣,對這里的木版年畫進行了認真考究,并認定馬蘭集村是半個世紀以來新發現的中國古版年畫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