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如日,2008年創建了內黃縣如日棗業有限公司,該公司是內黃縣目前的第一家科技含量較高的紅棗深加工龍頭企業。固定資產500萬元。該企業現有職工100余人,其中工程師以上技術人員10人,專業推銷人員20人。該企業科技含量較高,投資150多萬元購置的大型全自動紅棗烘干線,目前在全國處于領先水平。該烘干線采用熱風升溫烘干、高轉速三級清洗,清洗、烘干速度快、質量高、效果好,為紅棗制干探索出一條新路。該設備日烘干能力在15噸以上。年烘干能力達5000噸以上。該企業產品為紅棗深加工系列產品。主要有免洗棗系列、焦棗系列、棗干系列、棗片系列、棗粉系列等,目前企業年加工能力可達3000多噸。
該企業產品質量高、口感好、營養豐富,具有獨特的優點。同時在全國已形成較完善的銷售網絡,在浙江、湖南、江蘇、北京、等省市設有銷售網點。企業以良好的信譽、過硬的產品質量、豐富的企業文化、周到熱情的服務贏得了廣大消費者的歡迎。目前正在努力將產品推向世界市場,已與俄羅斯駐我國大使館、俄羅斯邊貿等有關負責人員取得聯系,并就部分產品達成購銷意向。
劉如日經理,立足內黃棗業,大膽探索,勇于創新,在全縣棗業發展困難時期,冒著風險,毅然創建了內黃縣第一家紅棗深加工龍頭企業,有力推動了全縣紅棗產業的快速發展,拓寬了廣大棗農的紅棗銷售渠道,為內黃棗業做出了突出貢獻,尤其是以他的“誠實守信”贏得了我縣棗農及廣大客戶的一致好評。
“誠實守信”是他作為一個農民企業家興業的法寶。許多人都說如日雖然認點“死理”,但是他很有一股韌勁。他自己就是依靠“誠實守信”這件法寶由一個棗農變成了紅棗加工企業家。當他看到內黃縣擁有大面積棗林卻沒有一個像樣的加工企業,農民收入越來越低時,他便先從倒賣紅棗開始,一步步干起了紅棗銷售。他的生意做到了廣東、浙江等地,在幫助棗農增加收入的同時,自己也有了不小的積蓄。今年春天,為了提高內黃紅棗銷售價格,他正式創建了自己的紅棗深加工企業“內黃縣如日棗業有限公司”,投資60余萬元引進了在全國屬于先進地位的加工設備,受到縣各級領導的高度關注及廣大棗農的一致歡迎。他建公司時就承諾棗農們說:公司成立后,為了回報父老鄉親,我要付出比市場高0.2元的價格在家鄉收棗,結果公司剛開業,市場行情不好,為了給大家以信心,他不惜賠本以高出市場價0.2元以上的價格大量收棗,以待商機,他說:我賠點不要緊,農戶們賠了可受不了,再說重要的是我必須“誠實守信”,實現自己的承諾。公司剛成立,第一批訂單就達十幾萬元,為了闖品牌,他再三把關,結果幾天后,客戶仍然提出要對部分產品退貨,說是有的棗發霉了,經查問題出現在包裝上,并不是棗的質量不行,而是自己購買的包裝袋漏氣出的問題。然而劉如日同志不怨天,不怨地,把出現問題的那部分棗無條件退貨,并當著全廠職工的面用火燒毀。有人說太可惜了,他卻說:我們就是要讓每個客戶都知道,我們“誠實守信”的決心,雖然損失不小,但是他的誠信打動了別人,他的人品感動了客商,僅僅半年來,他的企業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尤其是企業的“誠實守信”受到了業內人士的高度贊揚。
如日的紅棗事業逐漸做大了,許多人慕名前來向他求教,說是也想搞紅棗加工,他慷慨地說:好啊,搞紅棗深加工是推動全縣紅棗產業快速發展、提高紅棗附加值、增加棗農收入的根本途徑,搞加工的人越多,我們的規模效益就越大,對內黃棗業的帶動作用就越強。于是他一邊經營自己的企業,一邊指導其他人建廠。待到紅棗銷售旺季到來之際,真是一個人頂幾個人忙,尤其是他,作為一個新興企業的總經理,更是忙的不可開交,自己公司內的不少人都說,不一心一意搞好自己的企業,生意這么忙還有心思幫別人,就不怕他們搶了咱的生意。他卻說:什么是誠信?我既然答應了幫助了人家,就要真心真意地幫他們做起來。我們不要怕他們搶生意,只要把目光放的遠一些,企業之間還會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在他的帶動下,目前全縣已經有5家紅棗深加工企業正在注冊和建設之中。
他總是告訴身邊的每一個人,誠實守信太重要啦,尤其是對于一個農民來說,無論你的事業做的再大,也絕不能忘了“誠實守信”這個根本。在他企業院內最醒目的位置上寫著這樣一行大字:“誠信播于四海,事業如日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