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 >> 安陽 >> 傳統文藝 >> 文藝賞析 >> 瀏覽安陽

說說豫劇崔派名劇《三上轎》

2013/4/15 17:18:42 點擊數: 【字體:


    上轎去我暗帶鋼刀一把,
  
    入賊府我定把賊子刺殺。
  
    與你那屈死的兒子并埋在一起,
  
    也不枉俺夫妻一場結發。
  
         ——摘自崔派名劇《三上轎》

    雖然有人講過“看了崔蘭田的《秦香蓮》以后,即便是不再看她主演的其它幾部悲劇亦不覺遺憾”的話,但是我還是要告訴你:“不聽聽崔蘭田唱得《三上轎》你確實應該感到遺憾。”為什么我要強調是“聽《三上轎》呢?一是因為崔大師今已作古一年有余,再想看大師的臺上風采已是夢中之事,只有去聆聽尚留下的、較完整的一套兩盒的《三上轎》盒式磁帶了;二是因為該劇僅第五場《上轎》一折,從“二公婆快請起草堂落坐”算起,直到該場戲的劇終,劇中女主人公崔金定一口氣唱了160句戲, 還沒有算該場戲剛開始唱的那兩段加起來約有20句的“非板”“流水”及“快二八”,稱得起是崔蘭田——崔金定的獨唱音樂會。該劇是個不折不扣的重頭唱工戲。鑒于此兩點,說“聽”比說“看”更準確些。
  
    《三上轎》這出戲原是豫劇祥符調的骨子老戲,19世紀20年代的祥符名旦劉榮鑫——人稱“白菜心”把它唱紅,30年代陳素真從他那里學來以后,嘔心歷血,慘淡經營,加以革新改造,編創新腔,在開封又把它唱成一時“家家‘崔氏女’,戶戶‘羞答答’”的局面,成為陳派聲腔中的代表劇目。40年代初,崔蘭田得陳大師的真傳,在祥符調的基礎上融進豫西調的旋律,也使此劇成為了自己的拿手好戲,同樣唱紅了西安、蘭州、寶雞、洛陽等地。從此,《三上轎》花開兩家,分別為陳、崔兩大藝術流派的代表劇目。
  
    “同樣唱紅了西安、蘭州、寶雞、洛陽等地”這句話寫起來很容易,但是你可曾想過:當時的陳素真是何許人也?她是“豫劇皇后”、“河南梅蘭芳”,“梆劇大王”,是豫劇界“天皇巨星”式的人物。而當時年齡還不滿20歲的崔蘭田唱的《三上轎》能與陳素真并駕齊驅,這是何等的能奈?又須下何等的功夫?
  
    那么崔大師之《三上轎》究竟有什么藝術魅力呢!
  
    崔大師《三上轎》的藝術魅力首先表現她的聲腔藝術上。我們知道,陳派聲腔是以豫劇的祥符調為基礎形成的典雅古樸的藝術流派。音域偏高,行起腔來十分好聽,但略顯缺少些雄渾和厚度。崔蘭田是豫西調的圣手,嗓音寬亮渾厚,再加之她的鼻音和胸腔共鳴,以她的嗓子來唱祥符調,正好彌補了它的欠缺。而祥符調的融入,又正好周濟給豫西調力度和高度。所以,崔大師演唱的《三上轎》,堪稱是陳腔崔唱,剛柔兼濟;崔腔陳韻,相得益彰。高昂處似碎瓶裂帛,深沉處又如空谷悶雷,哀婉凄美處又蘊涵著一股犀利蒼勁、鋒芒逼人的內在力量,在如泣如訴的哀怨聲中,透露出一種剛勁雄深的氣勢,震撼著人們的心靈。
    二是體現在她的表演上,更加細膩和更加有層次。尤其在第五場的《上轎》一折中對“三上兩下”的處理,原劇存在著明顯的弱點。陳素真大師在1982年帶領她的弟子關靈鳳晉演貼演陳派名劇《三上轎》為其加工提高時說:“你三次上轎全坐下了不行。人家是搶人,坐下就下不來了!頭回你邁過一只腳,二回你邁過兩只腳,三回才能坐下。這是層次,也是生活!”崔蘭田在1956年加工此劇參加河南省首屆戲曲觀摩匯演時說:“三上兩下”是全劇的高潮,過去我演上轎動作很不明顯,經與作者和導演仔細研究,對崔氏的三次上轎動作做了較大的改動:第一次是崔氏與公婆話別后,抱定一殺的決心隨身攜帶鋼刀一把,準備與張炳仁同歸于盡,出門上轎。此時,媒婆一手拉著崔氏,逼她上轎,而崔氏則一手握住婆婆的雙手,不忍離別。最后,被媒婆生拉硬扯推上轎去。當媒婆剛剛放下轎簾,崔氏尚未坐定,只聽屋內公婆連聲哭喊“兒媳——”,崔氏便沖出轎門直奔靈堂,再次勸慰二老。第二次上轎的動作是:向亡夫靈牌三叩首后,再向公婆拜別,下定決心上轎出走。但當她剛剛手扶轎欄時,此時的姣兒又突然大聲哭叫,崔氏心如刀絞,飛也似地跑至婆婆跟前,接過小孩,千撫萬愛地進行哭訴……最后才毅然上轎。這些動作的設置,對表現人物的內心情感和揭示該劇的主題,均起到濃墨重彩的渲染和畫龍點睛的作用,受到廣大觀眾和專家的好評。難怪大戲劇家田漢先生在匯演閉幕式的講話中稱贊曰:“這次看了好幾個悲劇 ,如《三上轎》等,就有很好的表演。”
  
    三是表現在對人物的刻劃上。如果說看陳素真的《三上轎》是讓你哭的話,那么崔蘭田的《三上轎》不僅讓你哭,更令人恨,恨那個吃人的社會;如果說陳素真塑造的崔金定讓你同情、讓你憐憫的話,崔蘭田詮釋的崔金定則更讓你欽佩和景仰。再換一種說法,前者更側重她的被迫害、被摧殘一面,而后者更強調的她的反抗和斗爭,是一位為丈夫復仇的女神。本章節前我所引用的劇中崔金定的唱詞,便是她的主題,或者稱是她的“關鍵詞”。崔大師自己也說:“崔金定的丈夫被惡霸張炳仁用藥酒死毒,自己又被逼迫嫁給張炳仁,崔氏此刻的心情是非常悲痛的,但她不是個弱女子,她是一個性格剛強富于斗爭精神的人,她決定要懷揣鋼刀上轎入賊府,刺死張炳仁,為夫報仇雪恨。她第一次上轎,看見公婆啼哭,不忍心舍離公婆。二次上轎,聽見不滿周歲嬌兒啼哭,又不忍心撇下親骨肉上轎,她心里萬分悲痛,但為了殺仇人報夫仇,她強忍悲痛,勸說公婆,刻劃崔氏此刻的心情就不能只是喊天怨地的嚎啕大哭,而是哭得悲中帶著憤怒。”
    兩種流派,兩種唱法,兩種不同的處理和藝術風格,不分軒輊,各有千秋。如果硬要我說出二者優劣的話,我只好說:“出于我的偏愛,我喜愛陳大師的唱,但我更喜愛崔大師演的人物。”僅此而矣。
  
    以上我們賞析到的崔蘭田大師所塑造的幾位悲劇或悲劇式的人物,如秦香蓮、崔金定、竇氏等,均屬“大青衣”行當,另有幾位屬青衣行當的人物,如《賣笛郎》中的柳迎春、《陳三兩爬堂》中的陳三兩等,亦都是演的非常好的。特別是柳迎春,在《摔碗》和《背頌》兩折中均有精彩的唱段和表演。“兒媳我寧落不慈我不能不孝,因此上才賣掉了你的笛郎孫子,清晨起進去炊飯,看見了東西想起了人。去和面好一似吃兒(我的)肉,去燒柴好一似抽兒(我的)筋”這段著名的崔派“豫西二八板”唱得更是催人淚下,這幾句著名的唱詞也稱得起是該劇點題的“關鍵詞”。我們知道崔蘭田唱戲很少用“聞字”“襯字”,喜歡干干凈凈地把戲唱完。然而,她在這段戲中卻是著著實實兩次加了“我的”兩個“襯字”。不僅兩次加了“我的”襯字,而且采用“閃板”“挫滑”唱法,加重了語氣,把此時柳迎春賣掉親生骨肉后自己切腹之慟和撕心裂肺的感情,表達的十分準確,真可謂是椎心泣血的孝婦之淚!陳三兩她同樣演得非常出色,而且在該劇中崔派新腔疊出,給人以爽心悅耳的快感。1962年9月,她率團第三次晉京貼演此劇,可以用“一票難求,好評如潮”八個大字來形容。關于該劇在京演出時的感況和具體的分析,崔派藝術研究專家楊奇和畢定良二先生在他們的專著《崔蘭田傳》中已經撰寫 的十分詳盡和精道,我這里就不再贅述。不過,我們從崔蘭田所塑造的“大青衣”人物中,起碼可找出兩個特色:第一,雖然這幾個人物均屬“青衣”行當,演法各有不同;同樣的“二八”“慢板”,唱法更有區別,她是在演人物,唱人物。第二,我們還可以明顯的感悟到,盡管她演的這些人物所處的背景不同,性格各異,有的凄楚哀婉如竇氏·陳杏元;有的俠肝義膽如崔金定、童玉珊;有的正氣凜然如秦香蓮、陳三兩;有的忍辱負重、至慈到孝如柳迎春等,但都不是儒弱和消沉之輩。正如有人評價京劇悲劇大師程硯秋先生的演唱風格時所講的:“那種如泣如訴的哀怨聲調中,別有一股鋒利逼人的東西存在。它顯示著一股剛勁的精神,領導著整個節奏向前傾訴。滔滔的長江流水,雖然還未出三峽,幽咽回環,但是那股磅礴的氣勢,卻完全可以令人感受得到。這種不可抑制的剛勁氣勢,使得程腔別具一種巨大的震撼力。”難怪人們譽崔蘭田是“豫劇程硯秋”,絲毫不覺過譽,實乃“實至名歸”。(石磊河南省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原標題:說說豫劇崔派名劇《三上轎》】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中華演出網 2007-4-19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