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鶴壁 >> 文化遺產 >> 文遺賞析 >> 瀏覽鶴壁

浚縣古廟會:萬眾歡娛的盛宴(2)

2013/4/16 17:39:45 點擊數: 【字體:



    1989年成立的浚縣文物保護管理委員會先后對呂祖祠、禹王廟、天齊廟、天寧寺、大石佛、碧霞宮等文物古跡進行了修繕。近年來,廟會期間連續舉辦社火表演大賽,使正月古廟會達到了空前規模,高峰期每日游客達30余萬人。2009年,依托浚縣古廟會舉辦的首屆中國鶴壁民俗文化節向世人展現出千年古廟會的嶄新風姿。

    小小浚縣城懷抱兩座山,城中有山,山上有城,炊煙之中晨鐘暮鼓不絕,宛如千年歷史退潮之后留在沙灘的一只雙珠蚌貝。而從文化意義上看,珠已遠遠大于了蚌。

    滋養了千年的蚌,時刻守護著那須臾不離的珠

    縱觀有影響的大型古廟會,無不集中在歷史悠久的城鎮。

    遠在6000年前,原始先民已在浚縣繁衍生息,在浚縣源起或形成望族的姓氏就達20多個;已發現、發掘仰韶文化、龍山文化、商周文化等古文化遺址近30處;南北朝至明清各代建筑、石窟造像、摩崖題記、碑刻等400余處。

    商都遷殷后,浚地稱黎,為京畿要地。西漢初年置黎陽縣,唐初設黎陽總管府,宋金元代為浚州,明初降州為縣,始稱浚縣。1994年浚縣躋身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浚縣歷史文化名人燦若星辰:中華儒商始祖子貢,北魏尚書令李崇,唐代文壇的謝偃、王梵志,明代的王越、盧楠都是浚縣人。

    地以人而貴,人才輩出的浚縣引得群賢畢至:孔子周游列國,曾在浚地淇門設壇講學;曹丕、駱賓王、王維、岑參、高適、賈島、范成大、王陽明、王鐸等在浚縣留有佳作。中國最早的方志《越絕書》記載了子貢“存魯、亂齊、破吳、強晉而霸越”的卓越的外交成就。

    文學巨匠羅貫中所著《三國演義》的原創手寫本是在浚縣發現的,時任浚縣主簿的庸愚子(蔣大器)為該書作序,此序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篇通俗小說專論。四大神話故事之一的《白蛇傳》的發源地,被權威專家研究認定在浚縣。

    最具地方特色、最能體現本土精神風貌的,恐怕要數有千百年歷史的民族民間文化藝術了——石刻藝人在后趙石勒時期就創作出“中國最早、北方最大”的大石佛。63歲的張學英生于著名石雕之鄉屯子鎮鄭廠村的石雕世家,他的作品曾多次獲國家級大獎,遠銷海外。“興辦文化產業,走石雕文化經濟之路,培養民間藝術傳人是我的追求。”張學英牢記文化的傳承。

    2001年,坐落于國家級4A景區大伾山風景區東側的摩崖造像大石佛和明代哲學家王陽明《登大伾山》摩崖石刻等被列為全國重點保護文物。浚縣古廟會被文化部、財政部公布為“中國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

    解析:潮涌

    珠蚌相連,千年文化密碼——“和”,承載著幾多祈福祝愿

浚縣古廟會:萬眾歡娛的盛宴
 

    大伾浮丘文化呈現在世人面前的是一個字——“和”。宗教上是和,藝術上也是合;人與人之間是和,人與神之間還是合。佛鐘上刻有八卦,道家在佛寺設壇作法。千佛寺遷入碧霞宮后,和尚與道士共收香火錢。

    歷代詩賦文字,豪放與婉約同在,飄逸和傷感共處;文豪與白丁齊抒胸臆,邊民和土著共嘆古今,“和”在這里被詮釋得淋漓盡致。

    方圓幾百公里的百姓對大石佛又敬又憐,沿山崖佛身蓋了一座遮風擋雨的敞面樓,因佛足在地面下,故稱“八丈大佛七丈樓”。對道教的碧霞元君,百姓喚作“老奶”,每年為她慶生……

    人們到此祈求平安幸福的習俗一直延續至今。一年中,浮丘大伾兩山最安靜的時段是臘月三十下午,因為這時家家都在包餃子。隨著春節的來臨,人們爭先恐后地上山放鞭,祈福新年,就此拉開了正月古廟會的序幕。

    祈神拜佛后,人們總是喜歡用紅絨線把心愿“拴”在山上。廟會中流傳著朝山進香功德圓滿之說,即第一年是為了許愿,第二年是為了實現,第三年是為了還愿。這些習俗是人們千百年來的共同愿望——太平和諧,幸福安康。

    歷史上有名的百藝之鄉

    廟會通常是民間雜藝大展示的舞臺,被列入國家民間藝術保護項目的社火表演是浚縣正月古廟會的一大亮點。浚縣現有各種民間社火組織60多家,每逢節日或重大活動,大家競相獻藝,場面極壯觀。
    浚縣社火的傳統形式主要有舞獅、高蹺、秧歌、旱船、竹馬、龍燈、抬閣和背閣、抬老四、頂燈、大頭舞、散河燈等。

    浚縣舞獅隊后常跟武術隊。武術隊俗稱“刀槍把子”,真刀、真槍,真拼實打的童子功顯示出瓦崗軍駐扎此地時留下的習武之風。浚縣舞獅以已有上百年歷史的郭村舞獅表演最有名,在高亢激越的音樂聲中,舞獅者在5張重疊起來的八仙桌上翻筋斗,其跌撲翻滾、跳躍抓耳惟妙惟肖;其雙飛腳、大轉身驚險刺激,“油錘灌頂”、“單手開磚”、“雙風灌耳”是他們的絕活。

    七旬老人王錫讓是郭村舞獅隊的總教頭,“每年舞獅評比,俺村都是第一名。這幾年俺村到開發區表演還拿過最佳表演獎。今年俺們爭取再拿個一等獎!”王錫讓說。

    浚縣高蹺表演的特色是把天津的高蹺技巧和湖南小曲調糅為一體,形成了自己的表演風格。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中國報道河南新聞 2012-12-03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