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wǎng) >> 河南工藝 >> 工藝賞析 >> 瀏覽文章

陳璚漢磚硯考

2015/2/2 11:15:16 點擊數(shù): 【字體:

陳璚漢磚硯考
陳璚漢磚硯銘文
 

    小型漢磚硯為陳璚所手制。硯縱12厘米,寬7厘米,高4厘米。硯池上方刻“漢磚”二字,字作隸書,款署:“甲申秋鹿道人銘并刻。”硯四側環(huán)刻銘文,亦作隸書,每行二字,計十八行,字大小略同硯面二隸字。銘曰:“汾水之泥,鄴水之瓦。臨池自昔競都雅。造物猶憐龢者寡。劈破幽宮恣陶寫。為即墨侯千載下。”

    陳璚(1827—1906),字輝庭,號鹿生,亦署六笙,或鹿道人,粵西貴縣人。以選拔生佐曾國藩幕,積功至道員,簡放浙江杭嘉湖道。因事左遷同知,旋擢知府,歷任嘉興、臺州、處州和杭州知府。升湖南岳常澧道,年已七十。后由晉臬(山西按察使)升蜀藩(四川布政使)以至川督,以老乞休,時為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因官浙最久,遂卜居杭州。

    陳璚在清季同光間疆吏中以善書名。姚江阮紹昌(字漢三)謂其書在當時首屈一指,其臨蘇黃各大家書法,無不深入神髓,年逾八十而筆力雄厚不少衰,大江南北知名士奉為書家正宗,片紙寸縑,視同拱璧。璚曾臨摹諸家書,有《撫古齋法帖》行世。未知其刻石現(xiàn)尚存否。今杭州孔廟碑林廊壁,唯見陳璚所書石刻寥寥數(shù)行而已。

    筆者曾于杭州市圖書館古籍部見到陳璚手跡詩箋三種計八葉,小行楷極為精妙,乃其婿顏恂(號以庵)于璚歿后約在1924年間所收集者,距離璚之歿只不過十來年,而當時其手跡已甚難覓到,今三種詩箋手跡以外,更遺有此手制漢磚硯,洵為難得。

    1993年5月,素子在廣西桂平考察西山時,在桂平市內(nèi),曾見有陳璚為原潯州(桂平)中學堂所題匾額,書于光緒乙巳(按為1905年,陳璚卒前一年)。現(xiàn)政府將此匾額建成牌樓保存。亦為陳璚存世之稀有手筆。桂平為陳璚鄉(xiāng)邦所在,為鄉(xiāng)邦學府題額,珍視保存。

    從陳璚手跡詩稿得知,其詩之造詣也頗高,即此磚硯一銘,亦甚見風致。“汾水之泥”謂澄泥硯(據(jù)硯譜,山西絳縣人善制澄泥硯),“鄴水之瓦”謂銅雀臺瓦即所謂銅雀硯;“即墨侯”,硯之別稱(猶“管城子”稱筆)。漢磚或瓦,古建遺址與古墓多有出土,并不稀罕,但一經(jīng)文人擺弄,尤其經(jīng)如陳璚那樣一個曾做過疆吏而身兼書畫家(璚尚能畫)并詩人所手制、作銘并刊刻,就顯得特別有意義與值得珍視。銘刻隸字樸質(zhì),刻工刀法熟練老到,堪稱高手。

    硯刊于甲申光緒十年甲申(1884年),此年陳璚58歲。根據(jù)古籍部藏詩箋之一《己丑仲冬躬巡臨黃太三屬境臘四日旋署紀事四首》(己丑為光緒十五年,1889年)第三首自注,知其同治十一年壬申(1872)守臺,甲申重到太平(今溫嶺),甲申與壬申相距12年,或正在其守處州之時,均在陳璚被貶30年的宦途蹭蹬期間。

    詩箋之另一種末署有“乙巳秋七月六笙于杭州息廬”字樣,乙巳為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為陳璚歿之前一年。息廬不知在杭州何坊巷。此硯乃亡友沈奇年所贈,蓋得之于杭州地攤者。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光明日報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qū)
友情鏈接 商都網(wǎng) 中國網(wǎng)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wǎng) 新華網(wǎng)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wǎng) 河南省書畫網(wǎng) 中國越調(diào)網(wǎng) 中國古曲網(wǎng) 博雅特產(chǎn)網(wǎng) 福客網(wǎng) 中國戲劇網(wǎng) 中國土特產(chǎn)網(wǎng) 河南自駕旅游網(wǎng) 中華姓氏網(wǎng) 中國旅游網(wǎng) 中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網(wǎng) 族譜錄 文化遺產(chǎn)網(wǎng) 梨園網(wǎng) 河洛大鼓網(wǎng) 剪紙皮影網(wǎng) 中國國家藝術網(wǎng)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