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河南工藝 >> 工藝賞析 >> 瀏覽文章

宋代黑瓷兔毫盞,幽深渾厚的玄色美

2015/2/10 18:50:24 點擊數: 【字體:

宋代黑瓷兔毫盞,幽深渾厚的玄色美

鷓鴣斑兔毫盞

  提起兔毫盞,可能大多數人一頭霧水,不知其為何物。然而,對于稍通中國茶文化以及陶瓷史的人來說,此物可是如雷貫耳,只恨無緣一見。

  兔毫盞是宋代常見的一種黑瓷茶具。其狀如倒扣的竹斗笠,敞口小圓底,小者如小碗,大者不超過中碗,風格厚重粗樸。因產于古建州(今福建建甌、建陽、武夷山一帶),故又稱“建盞”。

  據有關文獻的記載,建州的黑瓷生產,始于唐代,鼎盛于宋代。起初是生產瓶、罐、碗、燈盞等日常用品。后來則以生產茶具為主。建盞之所以又稱兔毫盞,是因為建州的黑瓷茶具中,有一部分并非純黑,而是黑釉面里夾雜著均勻的銀色或者黃色絲縷,狀如秋天的兔毫。這也是建州黑瓷的最大特征。除了兔毫外,還有油滴斑、鷓鴣紋、曜變圈等不同夾雜。其中的曜變圈,最為罕見。可謂兔毫盞中的絕品。

  兔毫盞的興起,與宋代茶文化的發展有直接關系。宋代皇帝好茶,因此帶動了貴族士大夫的好茶風氣。由此擴展到社會各階層,使品茶、斗茶成為一種流行時尚。當時的茶葉,是一種用極嫩茶芽壓制而成的小餅茶,外面以印著龍鳳花紋的細薄綿紙包裝,再涂上一層蜂臘。故又稱為龍鳳團茶。這種茶不僅生產制作過程極繁瑣,飲用時也極其繁瑣。需先將茶餅搗碎,放在小碾子里碾成粉末,再用極細的絲籮篩過。將篩好的細茶葉粉挑進茶盞,先倒少許沸水,調制成膏狀。然后才能沖泡。沖泡時還需一邊慢慢注水,一邊用特制的細棒均勻攪拌成茶湯。飲用時連湯帶茶,一點不漏。

  因為這種茶湯,經過注水攪拌,面上會有一層極細膩的白色泡沫(另一說是茶湯本身色白)。因為品評茶的好壞,第一標準就是看白的程度:“青白最上,黃白最次”。為了能夠更好地分辨茶色,黑瓷就成了當然選擇。因為只有在黑色容器中,白色茶湯的對比才鮮明。

  除此以外,兔毫盞因為內胎較一般陶瓷為厚,又有砂眼透氣,十分有利于保溫;而敞口小圓底的形狀,既方便攪拌,又便于觀察。總之,兔毫盞的這些特點,成為當時的最佳茶具。使得原為民窯的建窯,成了專門生產“御供”或者出口日本的半官窯。

  然而,兔毫盞的真正魅力,還在于它的獨特釉斑。尤其是曜變。一般人無緣見識完整的國寶級兔毫盞,或只見過其若干碎片:將它置于陽光下,那些曜變圈立刻閃爍起來,隨著陽光強弱與觀察角度的變化,它的光彩也在不斷變化,五顏六色,猶如鉆石般的絢麗,絕對是美不勝收!

  即便是一般的兔毫盞,在陽光下注滿清水,凝神靜觀,那一根根的兔毫,仿佛頓時活了起來,小小的盞中,變幻出森林、云海、大洋,甚至還有萬馬奔騰,千船競流。這種景象與變化,是任何一種陶瓷都無法與之相比的。這或許就是兔毫盞形制雖然粗樸,卻能成為王公貴族士大夫的珍寵,從而登上宮廷大雅之堂的根本原因。

  兔毫盞的特殊釉斑,宋代時尚無法人工制作,純粹自然生成,因此一窯數萬件黑瓷中也許就只有一兩件窯變珍品。當時就稀少,如今存世更是屈指可數,成了國寶級文物。

  近年來,閩北一些有志之人經過反復試驗,已經探究出了兔毫盞包括曜變在內的秘密,用小窯燒制出了足可以假亂真的精品兔毫盞。建陽市博物館館長謝道華先生即是其中的一位皎皎者。

  今天,兔毫盞作為茶具來說,幾乎已經失去了它的實用功能。然而作為歷史上曾經輝煌一時的茶具,作為獨具一格的古代瓷器,它的審美藝術價值猶在。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江南時報(2013-04-26)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