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第一個師范類美術科班兩江師范學堂圖畫手工設立以來,新式美術教育的出現漸漸取代了中國書畫千年來的師徒相授的傳統教育方式。歐洲傳教士在上海土山灣設立孤兒院,并設置“土山灣畫館”,向收養的孤兒傳授西方繪畫技術被認為是國內最早的西畫教育。中國畫家中受西畫影響的,如海派巨匠任伯年等。隨后有一批中國留學生留洋到國外美術學院學習西洋美術的,回國后有的創辦新式美術學校,有的從事油畫創作,油畫、水彩、版畫、雕塑這些西方藝術門類自此傳到中國為中國人所運用。有的將西洋畫法改造或融入國畫中,如徐悲鴻、高劍父、林風眠等。從此中國有了受現代美術教育的新式專業畫家。
清末民國是中國書畫收藏的第三次高潮,社會上的書畫收藏活動十分活躍。書畫市場也十分活躍。書畫作品的商品化程度很高。當時書畫家出售書畫作品,首先要制定潤格,有的讓書畫名家或社會名流代訂,有的是自定潤格,刊登在報紙上做廣告,通過郵寄售書畫,除了在家懸掛潤格自賣書畫外還有委托文具字畫店代賣或替客代訂,如齊白石、溥心畬、張大千即北京榮寶齋掛筆單(即潤格)。還有一種銷售方式是辦書畫展展賣。比如齊白石就是通過陳師曾攜其作品赴日本參加中日書畫展,在日本高價售出,自此畫價漸高,聲名大振。張大千也多次舉辦個人畫展出售畫作。新式美術學校的出現并不意味著傳統書畫教學模式的消失,其實還有不少老畫家私下招徒授課,還有到公、私美術學校做教授也是畫家除賣畫之外的經濟來源之一。
民國時期教育部曾舉辦全國美術展覽,來推廣美術,第一次是1929年在上海舉辦的第一次“全國美展”,第二次全國美展1937年在南京舉辦,也是規模最大的一次,據當時統計,這次美展前后參觀者多達13萬人次。由于印刷技術的發展,由于珂羅版復制技術的出現,晚清民國時期書畫家多出版珂羅版書畫作品集,以達到宣傳之效。民國時期的民間各種畫會、美術團體、書畫雜志名目繁多。當時在上海也有畫廊的出現。此時期書畫相關活動體現出現代性。
建國后,國家的文藝政策主要是貫徹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主張文藝要為工農兵服務,為革命服務,文藝走向大眾。國家設立公辦美術學院,取消私立美術學校,北方以中央美院、南方以中國美院為代表。藝術家的政治地位得到了空前提高。要求畫家在筆墨、主題上表現新時代、新生活。1949年成立中華全國美術工作者協會,后改名為中國美術家協會。建國初成立北京中國畫院、上海中國畫院。書畫家們都被納入相關單位,如藝術學院、中央文史館、工藝美術公司、畫院等。
但是由于當時對民間書畫收藏和傳統書畫價值認識不足。老書畫變成了四舊,沒人敢收藏,敢交易,書畫交易市場基本停頓,當時書畫收藏群體很小,主要限于有一定文化修養的高級軍政領導,如田家英、康生、鄧拓、姚仲康等。書畫家沒有靠出售書畫作品為生的,他們拿著單位發的工資為國家、單位創作書畫。國家只允許國營文物公司等單位經營書畫藝術品,專收專賣,文物公司賣畫也只對一些高級領導和外賓開放。在美術學院中國畫不受重視一度改為彩墨畫。大學更沒有設立書法專業。在文革期間好多藝術家被打倒,不允許作畫,被批為黑畫家。
改革開放以后,思想解放,藝術品市場開放,畫廊、藝術品拍賣公司的出現,中國書畫藝術家從業人數十分龐大,中國的美術教育事業空前發展和藝術品市場空前繁榮。黨中央提出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要提高中國國際競爭的軟實力,具有深厚文化內涵和傳統的中國書畫藝術,趕上了發展的大好時期。眼下中國書畫藝術家要做的事是如何更好地發展、提高中國書畫藝術,多出代表新時代精神的好作品,與世界藝術接軌,將中國書畫藝術推向國際。國家也要制定相關政策扶持促進中國書畫藝術的發展,推動藝術教育改革,規范和促進中國書畫藝術品市場的發展,保護藝術家的知識產權、保護書畫收藏投資者的權益。筆者相信中國書畫家現在所處的時代是中國歷史上最好的時代,中國書畫的鑒藏和市場也應是歷史上最好的時期。孟云飛【原標題:簡述中國書畫家群體及書畫市場的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