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傳統文藝 >> 文藝與品牌 >> 瀏覽文章

開封大相國寺走上品牌之路

2011/5/5 8:49:23 點擊數: 【字體:


開封大相國寺走上品牌之路
五百羅漢殿內以后會有1000個羅漢晚報首席記者 賈俊生 圖

    核心提示:始建于北齊時期的開封市大相國寺,風風雨雨已近1500年,在北宋時期成為皇家寺院后達到鼎盛。近些年來,大相國寺一直在默默發展,與名聲大振的少林寺相比顯得有些寂寥。其實,開封大相國寺并沒有滿足于現狀,而是正在悄悄打造著一個個看點,試圖開打品牌保衛戰……
    今年,經過輾轉找到了北宋時期的大相國寺佛樂樂譜,并翻譯了大半,原汁原味的北宋皇家佛樂近期就能走向舞臺;在大相國寺羅漢堂,500羅漢銅像已安放完畢,由國內眾多知名畫家參與創作的500彩塑羅漢馬上也可開工;北宋鼎盛時期“皇帝與民同樂”的場所,7層恢弘資圣閣恢復重建基本完成了征地拆遷。
    晚報首席記者張錫磊
   10月15日,記者還沒踏進大相國寺山門,悠揚的佛樂就傳入耳中,浮躁的心頓時安靜下來。
    寺內的宏觀法師說,大相國寺佛樂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從寺院開山便有記載,至唐天寶年間,寺院已出現完整的樂隊,至唐大歷年間,寺院已將佛樂演奏定為制度。
    北宋時期,隨著寺院的發展盛勢,大相國寺佛樂也達到最鼎盛的階段:一方面,寺院組織起龐大的專業樂隊,為國儀之用;另一方面,寺院內專門修建了演奏佛樂的專業“劇院”維摩院,以及為一般游人和香客演奏的“樂棚”。在皇室的要求下,寺院對佛樂曲目的整理和收藏成為傳統。時至今日,大相國寺仍保存著大量較完整的古樂譜,在傳統音樂方面稟賦一種廣泛的代表性,成為整個中原傳統佛教音樂的典型代表。
    大相國寺重振皇家佛樂是從2002年開始的,方丈心廣大師為了弘揚佛樂,培養了專職樂僧22名。
    釋隆江法師1932年在河南省民權縣白云寺出家,1938年從師著名佛樂慈太大師研習佛樂,2000年入開封大相國寺傳授佛樂技藝。今年,釋隆江法師被命名為中國第三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佛教音樂——大相國寺梵樂的代表傳承人。
    宏觀法師介紹起隆江法師,語氣里滿含崇敬:“隆江法師使用的樂器現在已經很少見了,因為樂器廠不會做,都是他自己制作的。篳篥是用錫做的六七寸長的小管子,有七個吹孔;籌是用竹子自己挖孔,自己調音做成的。他的籌吹得有簫之哀婉、笛之悠揚。隆江法師曾被佛學界稱為‘全國唯一的籌樂老人’。”
    更讓大相國寺僧眾們興奮的是,一套5本的北宋時期大相國寺樂譜手抄秘本被找到,樂譜為古老的工尺譜,以音樂家尼樹仁為首的翻譯班底,對這套樂譜進行了幾個月的翻譯,大量樂曲都被翻譯過來,并進行了演練。
    宏觀法師稱,一套北宋時期原汁原味的皇家佛樂光碟在這個月底就能面世,為了弘揚佛樂,大相國寺還成立了佛樂研究所。今年7月份,大相國寺佛樂團還赴北京進行了一場演出,在北京引起轟動。
    規劃工作已經完成,最終確定的資圣閣共7層,高度為46米
   
進入大相國寺一直北行,最北面的一座建筑是藏經閣,而在藏經閣后面被拆遷出來一片空地,將要恢復重建的資圣閣就選址在這里。
    資圣閣在歷史上是大相國寺的標志性建筑,據史料記載,資圣閣唐代稱排云閣,唐玄宗天寶四年命建筑大師邊思順修建,高300余尺,后由肅宗李亨親書匾額。唐大順二年毀于雷火。宋朝時,咸平四年重修后改名為資圣閣,當時“資圣熏風”成為“汴京八景之一”。但明崇禎十五年時資圣閣再遭不測,遇黃河水灌,從此就不復存在。
    按照心廣方丈的說法,在北宋時,資圣閣是皇帝與民同樂的場所,資圣閣共七層,最下面一層是個交易市場,另外資圣閣中還有演奏佛樂、做法事的處所。
    宏觀法師說,關于大相國寺北擴資圣閣復建一事,上個世紀90年代寺里就有了這個想法。近幾年來,開封市委、市政府也相當重視,將其列為宋都古城復建工程中的一個重點項目,目前拆遷工作已基本完成。
    如今資圣閣的規劃工作已經完成,但規劃過程相當復雜。在歷史上,關于資圣閣的記載比較簡單,大多只說資圣閣“閣高三百尺”、“雄麗壯觀”、“五檐滴水”。
    大相國寺方丈心廣始終堅持一條:“一定要和現有的建筑融為一體,這是建資圣閣最起碼的要求。”原來,目前大相國寺內的主體建筑群為明清建筑,考慮到這一實際情況方丈才作出這樣的決定。同時,方丈還提到,此次重建規劃面積不是太大,最終會放棄原資圣閣兩側的兩個輔塔,并降低主閣的高度。
    最終確定的資圣閣共7層,高度為46米,地下兩層,地上五層。大相國寺宏觀法師介紹說,由于資圣閣明年才會開工,所以每層的功能都還沒有確定。
    500銅羅漢已安置完畢,還要彩繪500尊羅漢

責任編輯:admin文章來源:互聯網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