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位造詣頗深的青年書法家,他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書法理論家,同時他還是一位有自己獨特見解的書法評論家。
他的書法,書屆同仁稱贊其為“遒勁挺拔,超凡脫俗”;他的書論,素以“振聾發(fā)聵,入木三分”見稱。他誨人不倦,數(shù)十年辛勤耕耘教育第一線,桃李滿天下。他就是王新利,字松泉,號山谷齋主。
王新利上世紀70年代出生于蘭考縣,幼年喜好書法,青少年時代就臨遍了顏真卿、王羲之、黃庭堅等名家碑帖,以善書而聞名鄉(xiāng)里。
1995年大學畢業(yè)工作后,他在業(yè)余時間躲進小樓成一統(tǒng),沉醉于硯田……僅顏真卿《勤禮碑》,一臨就是十年。
在攻讀碩士階段,王新利越發(fā)投身其中而不能自拔,書法創(chuàng)作日新月異,理論研究成就斐然。他的書法作品和論文多見諸報端,在書法界廣受贊譽。
近年,王新利越發(fā)癡迷于書藝,沉醉于書論的探究,埋頭于歷史的故紙堆中。讀他的字、他的書論,就像遠離了當下這個喧囂而躁動的世界,你可以用心聆聽他內心世界深情的訴說,暗暗贊嘆他的超凡脫俗。不用刻意去結識他,就可以知道你所接觸的是一個純粹的讀書人,一個純粹的書寫者。有人說,像他這樣恬靜的讀書人和書寫者從來不多。在“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的現(xiàn)今就更為稀缺。或許正是這種“稀缺”的品格成就了他的書法造詣。
王新利的書法以黃庭堅體為主,兼涉其他,融碑帖于一體,形質兼具,而尤以氣勢取勝。他的楷書古樸、勁健、厚實,恪守古法而自出機杼,別有意趣,頗具金石味。其結體,寓欹側于平正之中,寓雋秀于嚴密之間,氣韻生動之美自然顯現(xiàn),讓人在深邃、雅致與簡靜中流連忘返。其書作集雅氣、秀氣、靈氣、書卷氣于一身,透出其豐厚的涵養(yǎng),觀后讓人回味無窮,給人以啟迪和奮發(fā)向上的力量。一位南開大學教授曾用“風流蘊藉、灑脫勁健”八個字來形容他的書藝。
尤其難能可貴的還在于,王新利的字于古樸雅正中透出一股自然的峭拔,那是一種不動聲色的心靈征服,就像他的文論一樣高亢激昂、扣人心弦。使喜歡讀書的人看了格外舒服、養(yǎng)眼。
王新利認為,書法家的“識”與“學”決定著書法的品位。用筆用墨僅是初級階段的技巧層面。要想使作品達到一定高度,提高學識和修養(yǎng)是進入書法高境界的不二法門。王新利深得書中三昧,他說:“學書要師古而不泥古,厚古而不薄今。書家和書手的主要區(qū)別不是技法而是思想。學書法要有創(chuàng)新的思想和勇氣,只懂技法沒有思想充其量只能是書匠而已。”
他認為真正的書法家要具備“三格、兩功、兩氣、兩緣”—— 三格即古人規(guī)格、時代風格和個人性格,兩功即字內功和字外功,兩氣即金石氣和書卷氣,兩緣即字緣和人緣。他認為書法家的綜合素質決定了書法家的高度;成才靠努力、成家靠修養(yǎng)、成名靠機遇。他特別強調,藝無止境,要不斷努力、不懈追求、持之以恒,方能有所建樹。
王新利雖淡泊無求,但許多榮譽仍接踵而至。其書作頻頻在各大書賽中獲獎,得到專家們的好評,這是對其書法藝術成就的充分肯定。雖然名噪一時,但王新利并不沾沾自喜,依然堅守在自己的硯田陣地,辛勤耕耘著。□張東偉【原標題:筆尖與心靈一起歌唱——記青年書法家王新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