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利的書法作品,無論從用筆、用墨,還是結字、章法方面,都很有特點。既有古人的平和嫻雅、雍容婉暢,又有現代人的靈動自然。真是集古、化古、脫古,讓人回味無窮。”在談到青年書法家王新利的書法藝術時,我市書法家張學明給予這樣的評價。
王新利,號山谷齋主,現為大學英語教師、劉庚三書法藝術研究會研究員。“伴冷月一彎,守凄清一隅”已成了他多年的習慣。在各類書體中,他尤喜宋代書法大家黃庭堅的字體。為了少走彎路,他曾求教于書法家沙金亮和許岱。從唐楷到趙體,再到黃庭堅體,他遍臨眾帖。酷暑寒冬,歲月輪回,他的書藝得到長足的進展,灑下的汗水終于化作了豐厚的果實,其書作頻頻在國家、省、市書法賽中獲獎。
在攻讀碩士階段,王新利跟隨明史專家王雄學習歷史。這一段學習經歷,讓王新利對書法有了更為理性的認識和追求,更多了一些靈動和自我。隨后,王新利的書法作品變得骨力追風、氣息淳雅、豪放大氣。如今,王新利已在硯田耕耘了30個春秋,從他那一幅幅作品中,便可發現其藝術的才情與勤奮。他靈活地擷取顏體書法之神采,趙體書法之流便,黃山谷書法之老辣。
讀王新利的書法作品,不難看出,楷書厚重樸實,端莊秀雅,整飭而不刻板,肅穆而有生氣;行書參差錯落,如玉珠走盤,墨韻自然雅致,氣象樸拙高古。“其作品個性鮮明,韻味十足。其用筆、結構頗有成就,可喜可賀。”書法家許岱看了王新利作品后給予了這樣的評價。
獨特的視角,長期的書法實踐,讓王新利形成了自己的書法觀。他說:“學習書法,不僅要下苦功遍臨諸帖,夯實基礎,還要學古而不泥古,敢于大膽創新,寫出自己的神韻和個性。真正好的書法應該是雅俗共賞的。”本報記者 張東偉【原標題:沉醉書海間 翰墨飄香遠——記青年書法家王新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