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開封 >> 歷史傳說 >> 姓氏文化 >> 瀏覽開封

魏——出自邑名國名的姓

2015/8/14 14:47:12 點擊數: 【字體:


    魏wèi——出自邑名國名的姓
魏——出自邑名國名的姓
    在西周初分封的姬姓諸侯國中,有一個畢國,在今陜西西安、咸陽北,始封之君畢公高,是周文王之子;還有一個魏國,在今山西芮城北。《史記·魏世家》說,畢國“其后絕封,為庶人,或在中國,或在夷狄”。至春秋時,畢公高的后裔畢萬在晉國做官,在公元前661年晉攻滅霍、耿、魏三國的戰斗中有大功,晉獻公把魏國舊地賜給他,作為他的封邑,命為大夫。晉獻公死后,畢萬家族勢力強大,其子孫以封邑為氏,稱為魏氏。公元前453年,畢萬裔孫魏桓子駒與韓康子、趙襄子聯合攻滅知伯,三分其地,桓子之孫都(一說名斯)正式建立魏國,稱魏文侯,于公元前403年被周威烈王承認為諸侯。魏國是戰國七雄之一,初都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至魏惠王時遷都大梁(今河南開封),故又稱梁國。公元前225年,秦將王賁攻魏,決河溝灌大梁城,虜魏王假,滅魏,以其地為郡縣。亡國后的魏國國民,為紀念故國,以國名為姓氏,又形成一批魏姓居民,從而擴充了原以邑為氏的魏姓人口。對此,唐人林寶《元和姓纂》簡要記述為:“魏,周文王第十五子畢公高受封于畢,裔孫萬仕晉,封于魏,至犨、絳、舒,代為晉卿,后分晉為諸侯,稱王,至王假,為秦所滅,子孫以國為氏。”

    又,清人張澍《姓氏尋源》云:“羋姓為魏氏者,秦之穰侯魏冉是也”。魏冉是戰國時秦國大臣、秦昭王母宣太后異父弟。秦武王去世,秦內亂,他擁立武王弟昭王,初任將軍,后一再任相,封于穰(今河南鄧州),號穰侯。五國合縱破齊后,他加封陶邑(今山東定陶西北),富于王室。《史記·穰侯列傳》說“其先楚人,姓羋氏”,又說“穰侯,姓魏氏,名冉”。

    從上述資料可知,魏氏早期主要是在今山西、河南、山東省境內發展繁衍,也有部分居于今湖北、湖南省境。戰國時魏公子無忌子孫蕃盛,知名度高,因此,姓氏古籍及魏氏族譜大都以無忌為魏氏承上啟下的人物。無忌是魏昭王子、魏安厘王之弟,封于信陵(今河南寧陵),號信陵君,為“戰國四公子”之一。史書稱他“仁而下士”,致有食客三千。他曾設法竊得兵符,擊殺將軍晉鄙,奪取兵權,救趙勝秦,后為上將軍,聯合五國擊退秦國進攻。魏無忌之孫魏無知的5世孫魏歆,西漢時任巨鹿(今屬河北)太守,因家于巨鹿,后發展成為大族。魏歆5世孫魏慶,漢封北海公,其孫魏紞有二子:長子魏儔為東祖,次子魏植為西祖。魏無知還有兩個玄孫:一個叫魏諶,任漢清河(郡治在今河北清河縣東南)太守,在當地安家;一個叫魏漢,任任城(今山東微山縣西北)太守,安家于任城,后發展成為大族。因此,《姓氏考略》說,魏氏“望出巨鹿、任城”。此外,秦始皇統一六國后,曾“徙天下豪富于咸陽十二萬戶”,韓氏有部分人遷至今陜西省境。東漢時,江南一些地方已有魏姓居民,如魏諷為沛(今江蘇沛縣)人,煉丹術家魏伯陽為會稽上虞(今屬浙江)人。東漢末,義陽(今河南桐柏東)人魏延,以部曲隨劉備入蜀(今四川省),以勇猛聞名,在蜀漢數有功,累遷為征西大將軍。唐初,陳政、陳元光父子入閩開辟漳州,隨行將佐有軍謀祭酒魏有人、府兵隊正魏仁溥,后均在福建安家。據《魏氏族譜》載,唐代有魏慕中自巨鹿徙居江西南昌,歷15世,有一支自江西移居福建寧化石壁村,又歷11世,有魏才祿,生4子:長子魏元,于1311年移居廣東長樂(今五華);二子魏亨,移居福建上杭,5代孫邦政又移居廣東龍川;三子魏利,留守祖墳;四子魏貞,有一子移居廣東揭陽,還有一子居海豐。魏元的裔孫魏應浩、魏特敬于清朝乾隆年間遷至臺灣新竹縣;裔孫魏鼎高于清朝咸豐三年(1853年)去美國,后到加拿大定居;裔孫魏松于1910年到印尼,開钖礦致富,曾任馬來西亞立法議員、致公黨副主席。

    魏姓移居臺灣最早者,是明神宗萬歷年間(1573年至1619年)自福建渡海入臺墾荒開基的魏亮,其次是福建同安人魏大獻。清朝康熙六十年(1721年),臺灣農民起義首領率眾起義,清政府從閩、浙調兵渡海進攻,魏大獻隨軍入臺,立有戰功,后定居于安平。關于清代魏氏入臺及在臺的活動,除《魏氏族譜》所記者外,據臺灣《新竹文獻會通訊》載: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羅、魏等8姓合購今新竹縣竹東鎮舊員山子番仔湖冢牧地;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粵人曾寶昌與魏超福倡建新竹縣豐宮。臺灣的魏姓,主要是從閩、粵兩地遷入,目前是臺灣第44大姓。

    魏姓徙居海外開拓新的事業者,也不止《魏氏族譜》所記那些,現主要分布于亞洲、歐洲、北美洲、拉丁美洲的一些國家。

    魏姓人才濟濟,史不絕書。除以上述及者外,秦末有被陳勝起義軍立為魏王的魏咎,其弟魏豹為漢初諸侯王。西漢有大臣魏相,濟陰定陶(今山東定陶西北)人,徙平陵(今陜西咸陽西北),在任河南太守時,抑制豪強勢力,后任大司農,遷御史大夫,繼為丞相,主張整頓吏治,考核實效。北齊有史學家魏收,下曲陽(今河北晉縣西)人,奉詔編撰紀傳體北魏史《魏書》,后累官至尚書右仆射,監修國史。隋末有河北農民起義首領魏刀兒,有眾十余萬,曾稱魏帝。唐代,魏姓有魏徵、魏玄同、魏元忠、魏知古、魏謩、魏扶等6人先后任宰相。其中,魏徵是一位很有見地的政治家,以犯顏敢諫知名,前后陳諫200余事,曾提出“兼聽則明,偏信則暗”,“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等名言,死后,唐太宗嘆曰:“朕亡一鑒矣!”北宋有詩人魏野。南宋有名將魏勝,學者魏了翁。明代有戲曲音樂家魏良輔,還有專斷國政的宦官魏忠賢。清代有治程朱理學的保和殿大學士魏裔介、刑部尚書魏象樞,還有散文家魏禧,思想家、史學家、文學家魏源,文學家魏秀仁。現代有作家魏金枝。

    僑居海外的魏姓華人,對當地的繁榮與進步做出了積極的貢獻,涌現出一些杰出人才。例如:巴西的魏書騏,被稱為“工商業巨子”,以擁有財富數億美元而被列入“世界華人億萬富豪榜”;美國的魏建榮,是洛杉磯麥克唐納道格拉斯飛機公司頗有建樹的高級工程師。

    魏姓在當今按人口多少排次序的中華姓氏中為第45大姓,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0.45%,分布較廣,以四川、河北、山東、陜西較多,這4省魏姓約占全國漢族魏姓人口的42%。魏姓不僅是漢族大姓,而且也是古今一些少數民族所使用的姓氏。例如:南北朝時的固道魏氏,出自氐族;清代滿洲人有魏姓,世居沈陽;清滿洲八旗姓倭徹赫氏,后改為魏氏;佤族斯內氏,漢姓為魏;鄂倫春族魏拉依爾氏,漢姓為魏;滿、彝、回、土家、蒙古、朝鮮等民族也都有魏姓。 作者:謝鈞祥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印象河南網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源自開封的客家人研究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