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條 本規劃的目的
為了實施漯河市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實現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目標,積極穩妥地推進城鎮化進程,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進一步加強城鎮建設與人口、資源、環境和經濟發展的協調,需要編制《漯河市城市總體規劃》。
漯河市域城鎮體系規劃是宏觀調控和引導全市城鎮化進程和城鎮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各縣域城鎮體系規劃及各級城鎮總體規劃的編制應以市域城鎮體系規劃為指導。
中心城區總體規劃是漯河市城市發展、建設和管理的基本依據,城市規劃區內的一切建設活動都必須符合《總體規劃》的要求。
第 2 條 本規劃編制的原則
1、統籌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原則
城鄉空間的一體化強調城鄉空間的融合,要求不同規模、等級、職能的城鎮在區域中有序分布,并做到規模結構合理、功能互相補充、分工合作密切,從而實現區域的共同進步。
2、珍惜資源,集約使用土地的原則
應嚴格執行有關的標準和法規,明確城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對城市土地的管制作用,合理配置土地資源,使城市土地得以合理利用,滿足生產、生活的需要,確保耕地總量的動態平衡。 城市規劃區要與基本農田保護區相協調,城鎮的建設規劃要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有機銜接。
3、環境優先,可持續發展的原則
充分體現城市發展由粗放型發展模式向可持續的集約集約型發展模式轉變的觀點,把可持續發展作為規劃和建設的核心,城市建設走經濟、社會、環境協調發展的道路。
4、注重實效,為經濟建設服務的原則
能夠滿足經濟發展的要求,具有相當的彈性,為知識經濟和科技進步創造條件,為科技、信息、管理等城市服務功能提供物質環境。
第 3 條 規劃指導思想
1.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關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精神,堅持科學發展觀,加快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結合漯河市的自然條件、歷史文化條件和經濟社會實際狀況,促進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協調發展。
2.根據《河南省城鎮體系規劃》所確定的漯河市在河南省城鎮體系中的地位和職能,根據國家、河南省城鎮建設的方針政策及有關法規和技術規定,基于漯河市域各城鎮的現狀條件和發展潛力,合理規劃市域城鎮體系,推進市域城市化和現代化水平的提高。
3.立足現實條件,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相銜接,根據近期建設和遠期發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處理好發展的時序關系、局部與整體的關系,以利于城鄉發展的有序和高效。城市發展的目標應切合實際。
4.根據漯河市中心城區在全市的地位、職能以及發展優勢和制約因素,加快城市的建設步伐,充分發揮其在市域及更大區域范圍內的中心作用。
5.統籌考慮城市發展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的協調統一,強調“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加強城市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營造宜居的城市環境,構筑綠色的生態網絡。
6.重視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的合理開發和利用,挖掘旅游資源潛力,培育和壯大旅游業,促進經濟多元化發展。
7.開發與保護并重,加強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繼承傳統文化,延續歷史發展的脈絡,促進城市健康而持續地發展。
第 4 條 規劃的主要依據
1、國家、省關于城市規劃的法規、技術標準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1989.12)
?《河南省〈城市規劃法〉實施辦法》
?建設部《城鎮體系規劃編制審批辦法》(1994.08)
?建設部《城市規劃編制辦法》(1991.09)
?《建設部工程技術強制性條文》(城鄉規劃部分)
?《河南省城市規劃編制暫行規定》
2、國家、省關于城市規劃的主要文件
?《國務院關于加強城市規劃工作的通知》(國發[1996]18號)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和改進城鄉規劃工作的通知》(國辦發[2000] 25號)
?《國務院關于加強城鄉規劃監督管理的通知》(2002)
?《河南省人民政府印發關于加快城鎮化進程實施意見和關于加快25個重點縣市的通知》(豫政[2001]43號)
?《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城鎮化進程的決定》(豫發[2003]9號)
3、《河南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規劃綱要》
4、區域城鎮體系規劃
?河南省域城鎮體系規劃(2001?2020年)
?中原城市群空間發展規劃
?漯河市城市總體規劃(2001?2020年)
5、漯河市國民經濟社會發展計劃及相關行業規劃
?漯河市相關部門的行業規劃
第 5 條 規劃范圍
本次總體規劃的工作范圍分為兩個層次:
1、漯河市域城鎮體系規劃范圍,為漯河市行政轄區,總面積2617km2。
2、漯河城市總體規劃的控制范圍,包括郾城區、源匯區和召陵區其所轄行政區范圍。根據人口發展和布局的需要,以人均城市建設用地約為100 m2匡定城市建設總用地,遠期規劃用地總面積控制在90?100km2范圍內。除此之外,安排一定的發展備用地和生態綠地或防護綠地。
第 6 條 規劃期限
規劃期限為2005?2020年;
近期規劃期限為2010年;
遠期規劃期限為2020年。
第 7 條 城市規劃區界定
本次城市總體規劃的城市規劃區范圍包括郾城區、源匯區和召陵區其所轄行政區范圍。擬劃定:郾城區的城關鎮、孫莊鄉、龍城鎮、孟廟鎮、黑龍潭鄉等5個鄉(鎮),源匯區的馬路街道、老街街道、順河街道、干河陳鄉、空冢郭鄉、大劉鎮、陰陽趙鄉等7個鄉(鎮、街道辦事處),召陵區的天橋街道、后謝鄉、姬石鄉、召陵鎮、鄧襄鎮等5個鄉(鎮、街道辦事處)。城市規劃區總面積約為662.3km2。
第 8 條 強制性內容
1、市域城鎮體系規劃涉及市域協調發展、資源利用、環境保護、自然與人文遺產保護、公眾利益和公共安全等方面的內容為強制性內容,必須嚴格遵守。主要規定如下:
(1)市域內必須控制開發的區域。包括:基本農田保護區、退耕還林(草)地區、水源保護區,以及其它生態敏感區。
(2)市域內的區域性重大基礎設施的布局。包括:干線公路、鐵路和高壓輸電網、區域性防洪工程、區域引水工程等。
(3)涉及相鄰城市的重大基礎設施布局。包括:城市取水口、城市污水排放口、城市垃圾處理場等。
2、城市總體規劃的強制性內容主要規定如下:
(1)城市建設用地。包括:規劃期限內城市建設用地的發展規模、發展方向,根據建設用地評價確定的土地使用限制性規定;城市各類園林和綠地的具體布局。
(2)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包括:城市主干道的走向、城市軌道交通的線路走向、大型停車場布局;城市取水口及其保護區范圍、給水和排水主管網的布局;電廠位置、大型變電站位置、燃氣儲氣罐站位置;文化、教育、衛生、體育、垃圾和污水處理等公共服務設施的布局。
(3)城市防災工程。包括:城市防洪標準、防洪堤走向;城市抗震與消防疏散通道;城市人防設施布局;地質災害防護規定。
(4)近期建設規劃。包括:城市近期建設重點和發展規模;近期建設用地的具體位置和范圍;近期內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和風景資源的具體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