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考古工作者在河南欒川廟坡洞舊石器遺址發掘出了大量的古人類使用過的重要工具,其中發掘出的骨錐是目前國內最早的磨制骨器,距今約4.5萬年。
位于河南省洛陽市欒川縣龍泉山公園內的廟坡洞舊石器遺址發現于2009年,其地理位置靠近中國南北地理分界線。在該遺址發現之前受到了各種各樣的破壞,幾乎四分之三的洞穴已經被破壞。
廟坡洞遺址考古發掘負責人顧學軍介紹說,洞穴坐西朝東,洞穴中部已被炸毀,洞口部分僅在南部有部分保留。由于破壞嚴重,河南洛陽市文物工作隊、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和欒川縣文物管理所在2011年2月對該遺址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
“在坍塌的角礫巖下可以明顯看到一厚約5厘米的燒石加灰燼層。”顧學軍說,“洞穴中的堆積大部分也已經被侵蝕,僅在南壁坍塌的巖石下及西南洞壁處保留有部分堆積,最厚處約四五十厘米。”
廟坡洞遺址是一處內涵豐富的舊石器時代遺址。考古工作人員在此發掘出包括石器、動物化石及灰燼等。其中不乏一些刮削器、雕刻器、尖狀器、牛牙、食肉類牙齒等人類痕跡,256件人工制品、34件石核、23件刮削器、250顆牙齒(90%是單齒)。“尤其是骨錐的年代經過測定距今約4.5萬年,是目前國內最早的磨制骨器。”顧學軍說。
根據AMS碳14年代數據測定,廟坡洞遺址的年代在距今3萬年以上,其中有的粘土層年代達到了4.5萬年,其底部的年代更早,這也是研究現代人類起源的關鍵年代。
顧學軍表示,目前,廟坡洞遺址考古工作已經結束,上述出土物為研究現代人類起源及人類當時的活動方式及思維方式提供了豐富的材料。另外,該洞穴遺址的古人類還使用簡單的石片技術,并有捕魚能力,表明古人類已經有一定的思維組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