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早的圖書館在洛陽出現
2013/3/1 16:47:24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在中華民族5000年文明史上,《河圖》、《洛書》最早出現于洛陽,從此開創了中國圖書史上的新紀元。
洛陽不僅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搖籃,而且是中國圖書的發源地。
洛陽圖書的歷史,源遠流長!逗訄D》、《洛書》是中國最早的歷史文獻,也是洛陽產生的中國第一部圖書。《周易•系辭上》說:“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河”指的是黃河,“洛”指的是洛水!逗訄D》、《洛書》是古代儒家關于《周易》和《尚書》來源的傳說。河出圖,是說伏羲氏時,黃河中游出一龍馬,為感謝伏羲氏的不殺之恩,身上有一副由許多黑點組成的圖案,被稱作是黃河的寶貝,要獻給伏羲氏,于是伏羲氏就把該圖描下,這就是八卦,所以八卦也叫“河圖”。洛出書,是說大禹治水時,有一磨盤大的烏龜從洛水中出來,背上有65個紅色的字,大禹據此演為《洪范》,即《尚書》中的《洪范》,所以《洪范》也稱《洛書》。《周易》、《尚書》是中國古代儒家的經典著作,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逗訄D》、《洛書》產生于洛陽,從此影響后世。
《河圖》、《洛書》自漢代以降,一直由道家珍藏密傳,直到宋代才由華山道士陳摶公諸于世!逗訄D》、《洛書》是運動發展的圖式,其小無內,其大無外,用之言天,則天在其中;用之言地,則地在其內;用之言人,則人不出其外。故左之右之無不逢源,諸門諸術皆可源以為說。可謂范圍天地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所以闡發河洛的關鍵,在于揭示其內在潛藏的宇宙發展運動的規律!逗訄D》、《洛書》之數不過十,而天地之象、數、理全矣;陰陽不過二,天下之萬事萬物畚矣。臺灣研究洛陽的專家郭子彬先生在《洛陽文獻增訂獻言》中說:河出圖,伏羲依之而畫八卦,啟發人類之文明和智慧。洛出書,大禹據之而畫八政,奠定人類政治組織之規范。美國著名學者焦蔚芳曾發表文章,認為《河圖》、《洛書》是中華民族原始文化的標志,它奠定了人類文化的初基,對人類社會的文明有著極為重要的價值!逗訄D》、《洛書》不僅被國內一些學者所肯定,而且被國外一些學者所承認。
到了夏朝時,洛陽曾作過都城。那時的洛陽有了城市,有了青銅器,有了學校和文字,便有了記載大事的檔案,象《樂書》、《舞書》、《戲書》等,藏于宮中,傳于后世,這大概就是夏朝的圖書。商朝在洛陽建都大約400年,國內一切重大活動都記錄在案,藏于宮中。同時,商朝還有卜、史、巫、尹等卜筮、記事的官專門負責這些事務,當時的書大都是文書檔案之類的文獻資料。《呂氏春秋•先識覽》載“夏之將亡,太史令終古出其圖法,執而泣之以諫桀,乃出奔如商;殷之將亡,內史向摯見紂之愈亂迷惑也,于是載其圖法,出亡之周。”從中可知,夏商之時,中國已有了藏書之官。那時的圖書,也就是現在所說的文書檔案,即當時的典籍。
公元前11世紀周公營建洛邑之后,在洛陽完成了《召誥》、《洛誥》、《多士》、《金藤》等篇的著述,并“制禮作樂”。這些文告和國家的各項禮樂制度是以簡策為原料得以記載和流傳的。這種以竹片作為書寫材料的出現,標志著中國正式書籍的產生。這些文獻的陳列之所,在東周時叫守藏室,它一直被學術界公認為是中國圖書館的起源!妒酚•老子韓非列傳》載:“老子者,楚苦縣厲鄉曲仁里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老子是東周守藏室的柱下史,即中國最早的圖書館館長。老子身為藏書之史,可以充分利用其藏書和文獻資料,因而著成《道德經》。《史記》中還記載:“孔子適周,將問禮于老子。”青年時期的孔子到守藏室請教老子,閱讀了許多文獻。臨行時老子曾贈“百二書籍”帶走。守藏室收集了周代及前代的大量文獻典籍,并加以整理分類保管。東周王朝設在都城洛陽的守藏室已經具備了古代圖書館的性質,因此說,它是中國出現最早的圖書館是當之無愧的,同時也堪稱世界上最早的圖書館。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印象河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