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魏洛陽故城
漢魏故城,又名漢魏洛陽故城遺址,在河南省洛陽市東十五公里,位于洛龍區、孟津縣、偃師市交界處,南臨洛水,北靠邙山,地處伊洛平原中心。因主要是東漢、北魏兩代,故稱漢魏洛陽故城。
公元公元25年,東漢光武帝劉秀在這里定都,其后三國魏、西晉、北魏均以此為都,共歷時330多年。洛陽自東向西依次密集排列著5座古都城:商都、夏都、漢魏故城、隋唐城、周王城。而其中的漢魏故城面積達100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古城,相繼有6個朝代40多位帝王以漢魏故城為王都,時長累計近600年,所以它又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時間最長的古城。
東漢建武元年(公元25年),光武帝劉秀“車駕入洛陽,幸南宮卻非殿,遂定都焉”。其后曹魏、西晉、北魏等朝代先后以此為國都,加上之前的東周,都城史有540多年。由于東周城被確定較晚,習慣上仍稱其為“漢魏洛陽故城”。 漢魏故城始建于西周初年,廢棄于唐初,前后延續使用近1600年。
洛陽是中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曾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的中心,有13個朝代在此建都,歷經滄桑,幾度興衰。漢魏故城上承燦爛輝煌的秦漢文明,下啟恢弘昌盛的唐宋盛世。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那蜿蜒殘破的城墻還依稀可辨,尤其是北面城墻的東部,挺拔高聳,顯示了當年的雄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