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漢以后,清涼臺成為白馬寺的藏經之所。在白馬寺“六景”中,清涼臺高居首位。清涼臺的中心是毗盧閣。在毗盧閣周圍,環繞著配殿、僧房和廊廡等。清涼臺在白馬寺整個古建筑群中自成格局,被人譽為“空中庭院”。
清涼臺原是漢明帝劉莊小時候避暑、讀書的地方。后來兩位印度僧人攝摩騰、竺法蘭來到洛陽,被安排在此居住并譯經傳教。第一本漢文佛經《四十二章經》就是在清涼臺上譯出的。兩位印度僧人在清涼臺上的譯經工作,奠定了白馬寺作為中國第一譯經道場的地位。
印度高僧殿位于清涼臺上毗盧閣前東西兩側。東側為攝摩騰殿,西側為竺法蘭殿。分供攝摩騰、竺法蘭之泥塑像。這兩位大師,永遠留在了中國佛學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