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拓文敬在新安首屆少年書法大賽開幕式上

新安黛眉地質文化廣場千人筆會

拓文敬義寫春聯
作為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傳承中國文化的重要手段,書法的振興一直為兩會代表關注。河南新安,作為豫西山區的一個物質上并不太富足的縣,為振興和普及書法事業做出了榜樣。
而原新安縣政協副主席拓文敬也在振興新安書法事業的過程中迎來了自己人生的又一個春天。
當年,詩圣杜甫的一首《新安吏》,讓河南新安這座中原小城在文學史上青史留名。而今,已經成為“中國書法之鄉”的新安,更用大字書法書寫出了一個詩文昌 盛的古邑新貌。每每提及這些,拓文敬——這個土生土長的新安農家子弟、新安縣原政協副主席,都會忍不住自豪,因為作為現在的新安書協主席,他伴隨了新安書 協的一步步成長壯大,也見證了新安是如何在各方面都不利的情況下成功摘取“中國書法之鄉”的桂冠。
“我曾經把書法搞成了新安的一項運動,現在 書法更成了我人生的寄托”,新安縣書協主席、原政協副主席拓文敬,和新安人民一起經歷了振興教育事業的“兩基”攻堅、經歷了旅游強縣的打造,經歷了國家衛 生縣城和園林縣城的創建,如今已年過花甲,但又開始神采奕奕、精神矍鑠地投入了新安書法事業的振興。
撂荒的書協里
突然來了新主席
新安地處中原腹地,是一個有著千年歷史和深厚文化積淀的古邑。“千唐志齋”,這座全國唯一的墓志銘博物館就坐落于此。在這得天獨厚的文化氛圍熏陶下,新 安人酷愛寫字,臨碑拓片、運筆如風幾乎成了他們的日常生活。但這也僅僅是日常生活而已,沒有組織,沒有倡導,更沒有名聲。這讓時任新安縣政協副主席的拓文 敬,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恰巧新安書法協會的人這時找上門來,請他主持協會的日常工作,不然協會很可能就面臨解散的命運了。拓文敬欣然領命,很快就把振興 書協、推廣書法當成了自己發揮余熱的平臺。
然而,要想真正做到振興書協、推廣書法卻并不容易。這讓從不服輸的拓文敬感覺很有壓力,但卻充滿了 使命感。“書法是我們傳統文化中的瑰寶,我們有責任將他發揚光大。況且,對于新安這個有著深厚傳統文化積淀的地方來說,書法就此撂荒實在是太可惜了。”拓 文敬樸素的言辭里充滿了對書法的崇敬和熱愛,這其中也包括他對于新安這片生于斯長于斯的土地的深厚情誼,正是這一切推動著他一定要把書法這件大事辦好。
拓文敬首先在書協框架內,開始頻繁效仿古人雅集,他鼓勵當地的兩個帶頭人李孟淵、張焉如經常定期舉辦書法沙龍活動,培養熱愛書法的骨干力量。“新安是古 城,自幼熱愛寫字的人還是很多的,關鍵是要給他們一個能聚在一起的機會,互相切磋技法,論藝談文,互相激發乃至激勵。”拓文敬舉辦的書法雅集,也是一個開 放的空間,為了吸引更多熱愛書法的同仁前來聚會,他常常要貼出海報,布告整個新安。而且,不論你是知識分子,還是販夫走卒,只要你有顆熱愛書法的真心,你 就能來參加聚會,就能在聚會中學習提高書法的技能。
“一個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今年38歲的農民王懷陽”,被拓文敬屢次提起的這個人是磁澗鎮掌禮 村人,曾祖父王廣慶曾任民國時期河南大學校長,自幼受家庭的文化熏陶,喜歡上了書法。他也是拓文敬書法沙龍的骨干成員,多年來,忙碌之余,王懷陽總不忘拿 起毛筆,揮毫潑墨,他那不大的書案,已成為他的精神寄托,每當馳筆游走在黑白之間,王懷陽都會獲得巨大的心靈滿足。“現在,像王懷陽這樣的人,在新安越來 越多了。”
拓文敬廣泛發動、不拘一格的行事風格,很快收到了效果。新安書協漸漸開始從默默無聞,成長為新安最具知名度的社會組織。廣大新安百 姓幾乎都知道了,書協里來了一個新主席,而且他的到來還為書協帶來了一股清新之氣,新安百姓漸漸也喜歡上了這個新主席,且更加喜歡上了書法。
書法界里
出現了新安現象
以新安百姓喜歡書法為契機,拓文敬接著又開始在學校中推廣書法。他提出“認認真真寫字,端端正正做人”的口號,動員各個學校大力開展書法教育。為了培養 人們練書寫字的積極性,他還組織了多次大型書法比賽活動,比賽設置多個重磅大獎,吸引了成百上千的報名參賽者。他的書法推廣活動,漸漸有了名聲,也得到了 全國書法協會的重視,并給全國書協主席親自帶隊的參觀考察團留下了深刻印象。2009年7月新安順利拿到了“中國書法之鄉”的榮譽稱號。同一年,來自新安 的青年書法家陳花容、郭延興更是在全國最有影響的“蘭亭書法大賽”上奪取一等獎和提名獎,更加奠定了“書法之鄉”的地位。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書法之鄉”是 縣級區域最高的集體榮譽,而蘭亭一等獎是書壇競賽中最高的個人榮譽,兩項殊榮集于一身,在全國所有縣份中僅有新安一家。
新安在書法領域的突然 發力,一下子讓這個山區小縣名聲大振,成為了書法界里赫赫有名的新安現象。而今“新安現象”的一個突出表現就是書法在教育領域方興未艾,隨著“中國書法之 鄉”授牌和眾多書法新秀的脫穎而出,一波又一波的書法熱開始在新安各類學校興起蔓延。在新安縣新城實驗小學的書法課上,青年書法家張紹峰的到來竟然令整個 課堂轟動,“可以說那場面不亞于一個明星歌友會的效果,書法家講的專業、認真,而臺下的老師們練得也是一絲不茍。”拓文敬形象生動地描述著。
與書法在教育領域有聲有色地推廣普及一樣,書壇“新安現象”的另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各行各業參與者人數眾多,現在的新安,從縣級領導到普通機關干部,從城鎮 到鄉村,從機關到廠礦,熱愛書法,研習書法蔚然成風。工作之余的書法創作筆會隨處可見,不少機關干部都能執筆協商幾行毛筆字,據了解,像這種書法進機關的 活動在新安縣已經非常普遍。
2011年10月,為了進一步鑄牢“中國書法之鄉”這一文化品牌,科學規劃書法文化發展進程,真正發揮書法在提升 新安文化軟實力過程中的引擎作用,新安縣委專門召開書法工作會議,全面部署書法工作?h書協也以書法工作會議的召開為契機,立即舉行了聲勢浩大的千人筆 會,數萬人云集筆會現場形成良好的社會影響,同時縣書協還將黛眉書畫院、漢關書畫院、龍翔書畫院等確定為藝術創作基地,為廣大書法愛好者提供深入生活、貼 近實際的交流研討場所。
“推廣書法還讓我收獲到了意想不到的社會效應,因為書法同樣能為我們的精神文明建設貢獻力量。”拓文敬說,在推廣書法 的過程中,新安縣內打牌、喝酒的人少了,積極學習文化知識的人更多了,F在,書法還成了新安的一張名片,形成了一個促進文化旅游的產業。書法不但改變了拓 文敬,也改變了整個新安。“未來,我們還要積極促進新安書法走出去,去創造更多的價值。”拓文敬滿是欣喜的希冀著。(原標題:書法界的"新安現象"—一位政協副主席的書法人生)
來源:人民政協網 作者:泠硯西 2012-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