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洛陽 >> 洛陽風情 >> 特色訪談 >> 瀏覽洛陽

“中國牡丹畫第一村”為何落戶孟津平樂

2012/4/19 10:18:31 點擊數: 【字體:

    2007年,孟津縣平樂鎮平樂村被省文化廳授予“河南特色文化產業村”榮譽稱號,平樂鎮被文化部、民政部命名為“文化藝術之鄉”。如今,平樂村已經形成了書畫、裝裱、營銷產業鏈條,產生了100多個牡丹畫專業戶和300余名書畫愛好者,其中省、市、縣級美協會員20多名,年創作牡丹畫10萬余幅。
    2008年,平樂村僅牡丹畫一項就實現銷售收入900余萬元,牡丹畫創作群體人均收入2.5萬元,一些水平較高的農民畫家年收入超過20萬元。為此,平樂村被外界譽為“農民牡丹畫創作第一村”、“中國牡丹畫第一村”,聲名遠揚。
    那么,“中國牡丹畫第一村”為何會花開平樂?近日,本報記者前去探訪。
    平樂村歷史悠久
   
“三夏”臨近尾聲,平樂村顯得十分靜謐。我們來到村里,不時可看到在畫室里揮毫作畫的農民畫師,處處可感受到牡丹書畫的氛圍,村委辦公樓外的“平樂牡丹畫院”的牌子,也折射出村子濃濃的書畫氣息。
    村委會主任郭玉燦說,平樂村歷史悠久,因東漢明帝迎接西域入貢“馬踏飛燕”筑“平樂觀”而得名。如今,平樂觀已經蹤跡皆無,不過,可以肯定是深埋在村子的某個地方。現在,村里多數成年人都知道曹植留下的“歸來宴平樂,美酒斗詩千”的名句。
    鎮干部孫耀芳說,平樂村毗鄰漢魏故城,“位于皇城根下,外城墻內”,據考證,是皇家的后花園。西漢第一個皇帝劉邦以及東漢、曹魏、西晉、北魏等朝代的眾多皇帝,都經常光顧這里。
    現在,平樂村6400口人,面積10余平方公里。村子北頭有3個皇帝陵,村里人都管它們叫“大漢陵”、“二漢陵”、“三漢陵”,但不知道是東漢哪些皇帝的陵寢。
    孫耀芳說,千百年來,這里就流傳著“金平樂,銀象莊(毗鄰的一個村莊)”的說法,說明平樂歷史上長期位于京畿之區,位置十分重要。眾所周知,平樂村是“平樂正骨”的歷史淵源地。這一點,熱播的《大國醫》給了充分證明。
    書畫之風代代傳
   
孫耀芳說,平樂村在明清時期就不斷涌現出繪畫牡丹的農民畫師,遠近聞名,一直延續至今。白馬寺大雄寶殿的大門上,雕刻著牡丹花圖案,這出自平樂村人郭漪山之手。20世紀70年代初整修白馬寺時,郭漪山應邀前往,擔負了大雄寶殿門窗的繪畫、雕刻任務,當時已經年逾古稀的郭漪山不負眾望,早出晚歸,圓滿完成了一系列工作,寺院十分滿意。郭漪山在民國時期就以牡丹繪畫、雕刻聞名遐邇,新中國成立以前,常常幫大戶人家畫牡丹、雕刻牡丹。
    新中國成立以后,平樂村的郭祝山牡丹繪畫藝術顯現出來,在洛陽周邊地區很有名聲。后來,郭祝山到蘭州發展,在當地也頗有名氣。幾年前中央電視臺制作絲綢之路專題片,組織布景時,是請郭祝山繪制牡丹等背景圖案的。
    現在,平樂村70多歲的郭丙均曾是洛陽師院的美術系教授;郭泰安20世紀50年代末被錯打成“右派”后,一直在村里小學任美術教師,培養出了一大批優秀的學生。20世紀80年代,平樂村農民種了很多牡丹,郭泰安帶著學生到田間寫生,還到市區王城公園、牡丹公園畫牡丹,從那時起,平樂村農民繪畫牡丹的風氣就漸漸形成,其后越來越濃。因此,村里人把郭泰安稱為“平樂牡丹畫”第一人。
    郭玉燦說,平樂村在民國時期就開辦了“完小”,村民家家戶戶重視教育,爭相送孩子上學堂。所以,村民普遍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質。
    孫耀芳認為,“中國牡丹畫第一村”花落平樂有其必然性。正是濃厚的歷史底蘊、深厚的文化氛圍以及代代相傳的繪畫牡丹的風氣,為平樂成為“農民牡丹畫創作第一村”,打造“中國牡丹畫第一村”奠定了基礎。
    【原標題】探訪:“中國牡丹畫第一村”為何花開孟津平樂

    來源:洛陽市委宣傳部

責任編輯:佚名文章來源:本站原創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