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上海世博會河南館內,一幅長25米、高3米多的大型三彩壁畫吸引了眾人眼球。壁畫的創作者、洛陽三彩燒制技藝傳承人郭愛和認為,這幅壁畫正代表了三彩燒制技藝在現代的發展。2014年,他將洛陽三彩燒制技藝申請為洛陽市級“非遺”項目并獲評。
洛陽三彩成為中國工藝美術獨立門類
來洛陽旅游,不少游客臨走時往往會購買唐三彩,或留作紀念,或饋贈親朋。禮品店中的馬、駝、俑、罐、瓶、壺、盤等唐代三彩仿制品給人們留下了最直觀的印象。
郭愛和卻認為,用唐三彩來指代三彩工藝,過于片面。
“唐三彩是三彩燒制技藝在唐代作品的統稱。”郭愛和說,它的內涵和外延不能囊括三彩燒制技藝各歷史階段的全部特點,更無法反應現代三彩藝術的風貌。文物及傳統工藝命名一般遵循首次發現地原則,三彩器首先是在洛陽被發現的,三彩工藝也是在洛陽被創新和發揚光大的,基于這樣的事實,將三彩工藝稱為洛陽三彩是恰當的。
2008年3月,郭愛和在中國工藝美術協會組織的全國工藝美術普及工作河南省工藝美術品種論證會上首先提出了洛陽三彩這個概念并被認可。2009年7月,全國工藝美術行業普查工作辦公室在其發布的《中國工藝報告——全國工藝美術行業報告書》中正式認定了洛陽三彩這個概念。這意味著,洛陽三彩成為中國工藝美術的獨立門類。2014年,洛陽三彩燒制技藝被評為洛陽市級“非遺”項目。
三彩釉畫:三彩技藝的新發展
郭愛和介紹,洛陽三彩燒制技藝包括洛陽唐三彩(仿古三彩)燒制技藝、新工藝三彩燒制技藝、三彩釉畫燒制技藝。
從工藝形制上看,洛陽唐三彩和新工藝三彩都為三彩陶塑,工藝相近。三彩釉畫則為平面作品,它的色彩從古老三彩的幾種顏色,衍生出大紅、湖藍、檸檬黃等幾百種顏色,是一個全新的藝術畫種,也是三彩技藝在當代的新發展。
三彩釉畫的具體制作程序為:首先立線,將配置好的泥漿根據圖案描繪在素胚上,立好的線條要挺拔有力,有裝飾感和韻律感;然后施釉,用柔軟的羊毛筆蘸上飽滿的釉漿,采用“調和”“重疊”“滲透”和“擴散”的手法一層層均勻地在瓷板上涂上各種釉彩,釉層厚度為0.8毫米至1.2毫米;將施釉完成后的產品裝入三彩窯爐,經過烘干、低溫焙燒、高溫加熱、高溫保溫的一系列過程,一件美輪美奐的三彩釉畫就制作完成了。
洛陽三彩產業如何做大做強?郭愛和表示,目前洛陽整個三彩行業的規模和體量都較小,還不能盲目擴大規模,要通過全方位的宣傳,將三彩樹立為洛陽的文化象征之一。在吸引足夠的眼球之后,相關產業自然會有更大發展。
“洛陽歷史資源豐富,文化符號多,應選擇其中之一作為重點來抓。”郭愛和說,瓷器是中國文化的象征,三彩更是瓷器中的精品,將其作為洛陽的代表,無可厚非。(記者 張寧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