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洛陽 >> 走進洛陽 >> 印象洛陽 >> 瀏覽洛陽

麗正書院:中國書院的開端

2013/10/21 15:53:14 點擊數: 【字體:

 麗正書院:中國書院的開端

《全唐文》張說著作書影

  唐開元六年(公元718年),唐玄宗李隆基頒詔設麗正書院。作為唐王朝規模最大、藏書最多的國家圖書館和學術研究中心以及參與國家政務的“智囊團”、選擇人才的“信息庫”,麗正書院的設立,為唐王朝保存文化典籍、舉薦人才和社會發展均起到積極的作用。

  1    我國最早、最大的

  官辦書院

  作為我國古代最常見的一種教育機構,書院最早誕生于何時?對于這個問題,國內學術界一般認為它發端于唐開元年間的麗正書院。

  據有關史料記載,唐開元五年(公元717年),一場規模宏大的國家修書活動拉開序幕——在秘書監馬懷素的建議下,唐玄宗選拔了飽學之士20人,于東都洛陽設乾元修書院,在乾元殿編校書籍。

  為使修書工作順利進行,朝廷于次年將乾元修書院改名為麗正書院,新增設檢校官,并改修書官為麗正殿直學士,麗正書院作為官方的修書機構正式成立。書院的主管人員“掌刊輯古今之經籍,以辨明邦國之大典,而備顧問應對”。

  隨后不久,唐玄宗在京師長安也設立了麗正書院。唐開元十二年(公元724年),東都洛陽明福門外亦設麗正書院。

  唐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為慶!斗舛U儀注》一書告成,唐玄宗在集仙殿賜宴群臣,君臣相談甚歡,因集仙而思集賢,遂下詔將麗正書院改為集賢書院,取“集賢納士以濟當世之意”。

  從麗正到集賢,唐代書院經歷了創立后的第一次嬗變——麗正書院主要是修書之所,而集賢書院則將修書、集賢、講學論道等多種活動融為一體。

  2    制度完善 “所益者大”

  作為我國第一所官辦書院,麗正書院廣“聚文學之士”,或修書,或侍講,以張說為修書使以總之。

  公元725年改稱集賢書院后,書院又根據設置需要,配備了一系列官職,分別為學士、直學士、侍講學士、修撰官、校理官、留院官、檢討官、中使、孔目官、知書官等。

  與此同時,書院還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比如,凡承旨撰集文章、校理經籍的學士,按月終、歲終進行內、外考核,“月終則進課于內,歲終則考最于外”;并依據每個人的業績,由修書使進行登記,上奏朝廷,分別加以褒貶。另外,對于修撰、校理、留院、檢討等官員,也依照每個人的學識水平和工作狀況,分月或逐年進行考核,或兼或留,酌情而定。

  俗話說,樹大招風。對于書院工作人員的高薪及其從事的活動,難免會有少數人看著眼紅,甚至公然加以詆毀。這里面,以中書舍人陸堅表現得最為明顯。陸堅自負文學,常以集賢書院學士多非其人、所司供膳太豐加以議論,嘗曰:“此輩于國家何益,如此虛費。”建議罷之。

  對此,張說果斷給予了反駁。他說:“自古帝王功成,則有奢縱之失,或興池臺,或玩聲色。今圣上崇儒重道,親自講論,刊正圖書,詳延學者。今麗正書院,天子禮樂之司,永代規模,不易之道也。所費者細,所益者大。徐子之言,何其隘哉!”(徐子即陸堅)張說的據理力爭,不僅有力維護了書院的尊嚴和聲譽,而且闡明了書院的存在價值和它今后的發展方向。

  3    奠定了古代書院教育形態的基石

  麗正書院(集賢書院)設立后,搜書、校書、藏書成為其首要任務,這對我國古代傳統文化典籍的流傳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據有關資料統計,集賢書院收藏圖書達53915卷,且分抄正副兩本藏于長安與洛陽。

  同時,依托書院藏書多、學者多的優勢,書院還成了皇帝咨政的“顧問”。這方面,“蔣乂(yì)應對”就是其中一個典型的例子。

  據《舊唐書》記載,蔣乂“在朝垂三十年,前后每有大政事、大議論,宰執不能裁決者,必召以咨訪。乂征引典故,以參時事,多合其宜”?梢姡“誦詩聞國政,講易見天心”,以備皇帝應對是當時書院的一項重要任務。

  另外,學者們在整理圖書,尤其是在選評當時文人著述的過程中,對那些確有真知灼見、有真才實學的能人賢士,也負責及時向朝廷舉薦。這從其招納的賢士張果(后來被神化為八仙之一的張果老)身上可見一斑。

  張果老這一名號在民間可謂家喻戶曉,他曾入集賢書院一事卻鮮有人知。據《新唐書》記載,唐玄宗聽說隱居中條山的張果為神異之人,便于開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派通事舍人裴晤前往招納,未果;后又派中書舍人徐嶠攜皇帝的親筆信前往,張果方才答應進入集賢書院。

  總之,麗正書院(集賢書院)雖然還稱不上是后來書院聚徒講學的機構,但它孕育了以后漸起的各類書院“培養人才”“研究史籍”的學風,因而奠定了我國古代書院群星璀璨的基石,在我國書院教育發展史上有著不可磨滅的開創之功。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華夏經緯網(2013-09-12)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途W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