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洛陽 >> 走進洛陽 >> 印象洛陽 >> 瀏覽洛陽

《漢書》:中國第一部斷代史書

2013/10/24 10:10:05 點擊數: 【字體:

《漢書》:中國第一部斷代史書

白河書齋所藏《漢書》

  我國古代典籍浩如煙海,其中不少與洛陽相關:或由洛陽人所著,或所述的為洛陽事,或成書于洛陽……在那些發黃的紙張背后,閃耀的都是智慧的光芒。在本系列中,我們選取部分古籍,看看它們當年的模樣。

   物盛而衰,固其變也。

  明君貴五谷而賤金玉。 

  順于民心,所補者三: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賦少,三曰勸農功。

  漢興之初,雖有約法三章,網漏吞舟之魚。然其大辟,尚有夷三族之令。

  ——《漢書》

  子承父業著《漢書》

  “史之良,首推遷、固。”在史學家的心目中,班固的《漢書》和司馬遷的《史記》地位同等重要。事實上,兩者存在一定的聯系,它們的“聯系人”就是班彪——班固的父親。

  班彪出生在西漢末年,扶風安陵(今陜西咸陽)人。他出身望族,家多藏書,是著名學者。當時有不少人續寫《史記》,他也“繼采前史遺事,旁貫異聞,作《史記后傳》65篇”,這就是《漢書》的雛形。

  可惜,書未著完,52歲的班彪便病故了。當時是公元54年,他的長子班固23歲,還在洛陽太學讀書。

  班固自幼聰慧,“能屬文誦詩賦”,長大后博覽群書,是一名不折不扣的才子。父親去世后他便離開洛陽,回到扶風老家居憂。在此期間,他看到班彪“所續前史未詳”,便立志子承父業,在《史記后傳》的基礎上撰寫《漢書》,沒想到,差點兒為他招來一場大禍。

  原來,公元62年,有人向朝廷告發班固“私改作國史”。漢明帝一生氣,班固便被關進了大獄,書稿也被查收。好在他的弟弟班超趕到京師洛陽,向漢明帝講了父兄著史的本意。漢明帝看了書稿,發現班固是被冤枉的,就任命他為蘭臺令史,后又提拔他為校書郎,讓他校訂朝廷藏書,同時繼續在洛陽修史。

  應該說,朝廷待班固還是不錯的,只是他滿腹才華,只能當個小小的郎官,心里難免不平衡。公元89年,58歲的班固投靠了竇氏家族,他隨竇憲北征匈奴,在燕然山(今蒙古境內的杭愛山)為其撰《封燕然山銘》,刻石記功,回來后又進入竇憲幕府。

  跟竇憲走得太近,并未給班固帶來多少好處。公元92年,功高震主的竇憲被迫自殺,班固也被洛陽令種兢落井下石,害死在獄中,時年61歲。而此時,《漢書》還未完成,漢和帝便命其妹班昭續寫。班昭參考洛陽東觀藏書閣所存資料,在同郡人馬續的協助下,完成了剩余“表”“志”的撰寫。

  開創斷代史體例

  《漢書》一出,“當事甚重其書,學者莫不諷誦”。人們發現,它雖在體例上參考了《史記》,卻有許多創新。

  《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從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西漢武帝太初年間,記述了數千年的歷史。而《漢書》又稱《前漢書》,記述的歷史上起西漢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前后共230年。它以朝代為斷限,是中國第一部斷代史書,包括紀12篇、表8篇、志10篇、傳70篇。后來歷代史官修正史,無不參照《漢書》。

  從內容上看,《漢書》采用了大量的詔令、奏議、詩賦等,對許多原始史料都原文錄入,因此極具史料價值。比如《賈誼傳》中的《治安策》、《公孫弘傳》中的《賢良策》等,都是《史記》所未收錄的。

  另外,《漢書》新增了《刑法志》《五行志》《藝文志》等,許多條目的內容貫通古今,并不局限于西漢一朝。比如《刑法志》,第一次系統敘述了法律制度的沿革,還有一些具體的律令規定;比如《藝文志》,考證了各種學術派別的源流,記錄了存世的書籍,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圖書目錄。而正史中專列《地理志》,也是從《漢書》開始的。

  在班固生活的時代,漢朝版圖遼闊、國力強盛,陸海交通發達,原有的地理著作早已無法滿足需求。于是,《漢書》專門列出《地理志》,以疆域政區為框架,記錄各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現象,包括行政區劃、歷史沿革、風土人情等,為后世保留了豐富的地理資料。后來,歷代正史中的《地理志》及全國地理總志,都在很大程度上對其進行了仿效。

  難得“文贍而事詳”

  毫無疑問,《漢書》的價值和地位,非后世一般史書可比;班固的文學才華,也非后世一般史官所能及。即便這樣,后人對他的評價也褒貶不一。

  褒的就不用說了。班固與司馬相如、揚雄及張衡并稱“漢代四大賦家”,他在《漢書》中也多用工整的排偶句式,遣詞造句十分典雅。然而,宋人鄭樵在《通志》里批評他,說“班固浮華之士,全無學術,專事剽竊”。班固學識淵博,再怎么也不可能“全無學術”吧?這話顯然太絕對了。

  寫《后漢書》的范曄,對班固的評價就中肯多了。他說:“(司馬)遷文直而事核,(班)固文贍而事詳。”他又說:“固之序事,不激詭,不抑抗,贍而不穢,詳而有體……”也就是說,班固敘事理性,行文有條理,能交代清楚一件事的本末始終。但是,他又說:“其論議常排死節,否正直,不敘殺身成仁之為美,輕仁義,賤守節。”意思是說,班固在看待義利生死上境界不高。

  確實,在《史記》中,司馬遷寫的平原君、聶政、荊軻等,都是輕生重義之士,加上“太史公曰”那直抒胸臆的點評,讀來總能令人熱血沸騰。而《漢書》呢?不知是因為班固太理性,還是因為他“迷于世事”,往往“有其事無其人”。好在他做到了“文贍而事詳”,這已極其難得。

  “在《漢書》的各版本中,最早的是刻于北宋太宗淳化五年(公元994年)的淳化本,今已不存。”洛陽古籍收藏家、白河書齋主人晁會元說,淳化本后,北宋又有景佑本、宋祁手抄本、熙寧本、宣和本。其中景佑本為現存最早刻本,藏于臺灣故宮博物院,經流傳已不完整。南宋時有慶元刻本100卷,是以宋祁本為基礎,參考熙寧本等刻成的,今藏于北京大學圖書館,明國子監本、清武英殿本均承襲此本。

  “白河書齋藏有明代《漢書評林》,還有清同治八年金陵書局仿汲古閣刻本《漢書》,這兩套書都來自陜西韓城司馬遷故里。”晁先生說,當時自己有一套明末程正撰刻本《史記》,韓城的書友很想拿《漢書》交換,他想,《漢書》歷時近半個世紀才完成,與洛陽有著不解之緣,就同意了。

  “這樣,《史記》回到韓城,《漢書》回到洛陽,大家都高興。”晁先生笑著說。(記者 張廣英)(圖由晁會元先生提供)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洛陽網(2013-10-24)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途W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