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維淮,生于1929年8月,“平樂正骨”第六代傳人,原河南省洛陽正骨醫院院長。他一生救人無數,先后獲得過“白求恩獎章”、“國醫楷模”等殊榮,晚年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近一兩年,由于年邁體衰,他開始閉門養身,逐漸淡出公眾的視野。關于他的最近新聞,是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226名代表性傳承人名單已經公布,他名列傳統醫藥類中醫正骨療法三位入選者之首。
和“平樂正骨”歷代先人一樣,今年78歲高齡的郭維淮一生充滿了傳奇。 “平樂正骨”是一種神奇的正骨醫術,清代嘉慶元年(1796年)誕生于我市孟津縣平樂鎮的郭氏家族。作為民間絕技,它原本“傳男不傳女、傳內不傳外”,但在1929年,第五代傳人郭燦若病重之時,擔心絕技失傳,不得已破了家規,將其傳給了剛生下兒子郭維淮沒多久的妻子高云峰。
郭維淮雖生逢亂世,目睹戰火頻仍,但他自幼聰慧,心存悲憫,總盼人間太平、民無疾病。在后來成為一代宗師的母親高云峰的調教下,他16歲就開始獨立坐診,救死扶傷,很快成為獨當一面的正骨名醫。
1948年,洛陽解放后不久,郭維淮在家門口發現了一張布告:“平樂郭氏正骨相傳數代,久負盛名,乃祖國醫學之寶貴遺產,特通令我全軍指戰員加以保護。解放軍二野司令部。”這張布告,喚起他獻身新中國中醫事業的滿腔熱忱。 1952年,郭維淮偕同母親將祖傳的正骨秘方全部獻給了國家,并積極創辦正骨醫院及科研院所,徹底打破家族秘傳,公開接收異姓徒弟,使“平樂正骨”從“私有”變成“國有”,從家族融入社會,從洛陽走向全國,成為“新中國正骨學界的黃埔軍校”。
從醫60余年來,郭維淮一直辛勤耕耘在中醫骨傷醫療、教學、科研、管理第一線,不僅受到普通患者、學員、同行的交口稱贊,還多次應邀赴京為黨和國家領導人療疾治傷,被中央領導譽為“神醫”。與此同時,作為“平樂正骨”的集大成者,他幾十年來筆耕不輟,著書立說,使之成為一個理論體系完整、學術內涵豐富、臨床療效獨特的正骨流派,在國內外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