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來被國人運用自如的漢字手寫藝術,正面臨危機;在中小學推行書法課,見效較慢;書法等文物保護缺乏經費,無法定期展出……3月9日,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張海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不必過度擔心漢字危機,最重要的是要保護好珍貴的書法遺產,傳承和發展書法藝術。
全國將使用統一書法教材
如今,每天都在用電腦的我們,會時常感到“提筆忘字”,“想不起怎么寫”,不少人為此而擔心,漢字危機正在逼近。
政府也開始意識到這個問題。我國在2011年開設中小學書法課。2012年發布《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在教材和師資上作出要求。
張海談到,有一個細節可以看出當今人們對書法的熱情,全國有85家出版社
編寫書法教材。“這個月,書協專門成立評委會,從這些出版的書里評選出10到15部書法教材,今年秋季開學,全國要使用統一的書法教材。”
提倡中小學卷面書寫程度計分
據了解,雖然書法課進課堂,迎來了家長和老師的一片叫好聲,但誰來教書法成為最大的困擾。
張海介紹,教育部已培養了幾批教師,每批200人,各地書協也在加強培養書法老師,但現在還遠遠滿足不了需要,這項工作力度還要加大。
“幾位中學校長跟我建議,如果讓書法進課堂見成效,希望教育部能讓書法知識、書寫程度在語文課中占有一定分數。”張海說,教育部目前提倡把中小學卷面書寫程度設定卷面分數,但還沒有硬性規定。這個工作不是一蹴而就,今后還要穩步推進。
他特別談到,中國漢字承載的文化意義很多,因此,中小學生學好書法意義很大,不然文明傳承就有可能斷裂。
保護傳承發展一個不能少
怎樣練好書法?張海建議,一年級到三年級的孩子多練習硬筆書法,掌握書法的基本結構和筆順;三年級到四年級的孩子用毛筆后,容易掌握提按變化。“其實學書法有規律可循,要多臨摹古人的經典碑帖和石刻。”
現實中,青少年無法經常看到書法大家的展覽,無法提高書法水平,“這又涉及文物保護的問題。”張海說。
他談到,2009年,我國的書法“申遺”成功。書法申遺后需要保護,保護不是當文物保管員,更重要的是要公開展出讓人們看到,從中汲取營養,受到熏陶,創造出新境界。
張海表示,青少年練習到一定程度后,需要欣賞到書法家的真跡,汲取營養,更好的傳承和發展書法藝術。因此,政府和社會各界應大力支持各級文物館做好文物保護,辦好書法展覽,畢竟我們將來的書法家要從青少年中產生。(原標題: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張海談“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