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游曉鵬
繼月初評出“2014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后,記者昨日獲悉,2014年度“河南省五大考古新發現”也正式公布,除已經入選“全國十大”的隋代回洛倉與黎陽倉遺址、鄭州東趙遺址外,另外三項分別是濮陽戚城龍山時代城址、南陽市百里奚路西漢木槨墓、漢魏洛陽城太極殿東堂遺址。大河報“厚重河南”版已經從4月10日起推出了“2014河南考古年度發現”系列報道,挖掘這些明星考古項目背后的神秘故事。
今年2月,省文物考古學會秘書處邀請專家進行初評,共有10個項目入圍五大考古新發現正式評選,分別是濮陽戚城龍山時代城址、鄭州東趙遺址、洛陽市中州路東周大型墓葬、三門峽大唐火電廠墓地、南陽市百里奚路西漢木槨墓、洛陽孟津朱倉M722東漢陵園遺址、漢魏洛陽城太極殿東堂遺址、隋代回洛倉與黎陽倉遺址、滑縣“西班牙小鎮”宋代手工業作坊遺址和2014年度寶豐清涼寺汝窯遺址考古。
4月10日,在“2014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發布次日,大河報“厚重河南”版推出“2014河南考古年度發現”系列報道,通過走訪專家與發掘現場,為讀者梳理過去一年河南考古界的最精彩瞬間與幕后故事,目前已經對回洛倉與黎陽倉遺址、東趙遺址、戚城龍山時代城址進行了報道,接下來還將關注南陽市百里奚路西漢木槨墓、漢魏洛陽城太極殿東堂遺址,敬請關注。
專家點評
●濮陽戚城龍山時代城址(發掘單位: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首都師范大學歷史學院、濮陽市文化局、戚城文物景區管理處)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李一丕:戚城龍山城址是濮陽地區首座經過考古發掘證實了的龍山時代城址,其時代與上古五帝時代舜帝的年代相吻合,城址在探討中華文明起源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此次發掘整理出的遺跡對揭示龍山時代如何進行城池防御以及各個聚落之間的關系也意義重大。
●鄭州東趙遺址(發掘單位: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
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張家強:遺址在2000多年的長時期內,文化序列發展非常連續且完整,對中原地區夏商周時期考古學文化體系的完備建立是非常重要的支撐,再次證明了鄭州處于當時文明時空的核心坐標。
●南陽市百里奚路西漢木槨墓(發掘單位: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南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南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劉新:此次發現了12座西漢時期土坑墓,墓中出土了豐富的隨葬品,其中一具四神圖彩繪漆棺為河南省首次發現,其外棺的四周和頂板刷有黑漆,上面施有清晰可見的彩繪。北側為朱雀,東側為白虎,南側為玄武,西側為青龍,棺蓋上繪有陽烏和蟾蜍,四周繪有云紋,為研究中原地區漢代歷史文化的發展及喪葬制度等提供了新的實物資料。
●漢魏洛陽城太極殿東堂遺址(發掘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洛陽漢魏城隊)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洛陽漢魏城隊郭曉濤:通過對太極殿和東堂的發掘,我們得以清晰地了解2至6世紀中國最高政治權力空間的建筑形態,對于漢魏洛陽城遺址的研究乃至中國古代都城制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
●隋代回洛倉與黎陽倉遺址(發掘單位: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長劉海旺:代表了隋代大型國有糧倉的兩種類型,回洛倉具有戰略儲備和消費功能,倉窖大而深,黎陽倉則顯示出依托大運河而具有中轉性質的大型官倉特征,倉窖口大而較淺。為中國大運河成功“申遺”提供了隋代運河開鑿和利用的珍貴實物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