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河南 >> 瀏覽文章

何時能不把文物當包袱?

2015/4/30 11:58:05 點擊數: 【字體:

何時能不把文物當包袱?

圖為馬固大廟拆遷現場
 

    豫  記  韓  青

    在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中,鄭州市共計登錄各類不可移動文物10315處,約占河南省的1/6,全國的1/76。這些不可移動文物,是承載民族核心記憶的主要載體,隱藏著傳統優秀文化的基因密碼,也是老祖宗留給后人的家底。

    遺憾的是,在鄭州珍視文物、敬畏文化的人是否少了一些,而把這些文物當成發展絆腳石的人似乎又多了一些。近日引爆網絡的鄭州市上街區馬固拆遷即是其中一例。這個隸屬于鄭州上街區的“盛產學霸的千年古村”,連同其中的5處不可移動文物,都已毀在挖掘機的呼嘯聲中。

    航空港區也是類似。鄭州市文物局稱港區共涉及文物點400多處,但2010年港區建設的環評報告只有三行提到文物保護,只列出其中一項省級保護文物,文保志愿者彭保紅為此向國家文物局寫過公開信,多家媒體也對此予以關注,即便如此,霹靂店村的15處文物現在僅剩下寥寥幾處。即便被毀棄到這種地步,相關的“文物保護規劃”仍不見出臺。

    《文物保護法》規定:“建設工程選址,應當盡可能避開不可移動文物;無法實施原址保護,必須遷移異地保護或者拆除的,應當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準。擅自遷移、拆除不可移動文物,尚不構成犯罪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文物主管部門責令改正,造成嚴重后果的,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辦法58條規定,“文物行政部門及其工作人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對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一)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二)發現文物違法行為不予查處的;(三)接到危及文物安全險情的報告不按規定時限趕到現場或者不及時采取措施,造成損失的。”

    根據省文物局的信息,截至2012年3月31日,全省各縣“在以縣級文物行政管理部門正式印發文件公布名錄的基礎上,并根據實際情況在當地的廣播電臺、電視臺、報紙等新聞媒體上進行了廣泛的宣傳,部分地方還以廣告的形式將不可移動文物名錄張貼到各鄉鎮和村莊,最大程度向社會公示不可移動文物名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可如今上街區上演的“不知道拆的是文物”,讓“良好的效果”大打折扣。

    據彭保紅說,馬固村的多處未定級文物沒做明顯標識,航空港區的一些村民也表示之前不清楚這些是文物,等志愿者告知后才知道這些老房子的價值。此外,鄭州管城區的不少不可移動文物也是如此,就連是區文保單位的岳家繡樓、郭家大院、熊耳河橋等,都沒有立保護牌。

    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辦法規定,“對尚未核定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由所在地縣級文物行政部門將其名稱、類別、年代、位置、范圍等事項予以登記和公布,制定保護措施,設立保護標志,并向所有人或者使用人制發保護通知書,明確其權利和義務。”

    這一辦法自2010年10月1日開始施行,在鄭州至今未能落到實處。據了解,河南也有做得比較好的地方,像開封的一些民國建筑如信昌銀號等,雖然不是文保單位,但也掛了標牌。

    形勢不等人,文物破壞已相當嚴重。據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顯示,近30年來消失的4萬多處不可移動文物中,有一半以上毀于各類建設之中,一些文保單位如鎮江“千年糧倉”、青島雙山水塔等也難幸免,這個數字占到第二次全國文物普查時登記文物總數的1/6。

    從公共利益角度出發,我希望這些不可移動文物能得到最好的保護。但如果這些散落民間的傳家寶不能和現在人們的生活產生聯系,不能為他們帶來精神自豪或經濟效益,不能成為地方政府的一張旅游名片,那文保法規就可能會被架空,抵不住短視的利益沖動。

    從宣傳角度來說,文保部門的公示掛牌只是第一步。但真正要喚起民眾的保護意識,還要靠發動民間的力量。近日,“2015建業綠色基地·中原傳統民居攝影大賽”開啟,這個由建業綠色基地、中國攝影師協會、河南省藝術攝影學會聯合主辦,中國人文地理攝影協會、湛藍社具體承辦的攝影比賽,征稿時間為2015年4月14日起至7月30日,還設立有總計10余萬元的大獎。

    這個活動與全國人大代表、建業集團董事長胡葆森在今年全國兩會上的建言一脈相承,他提出,要建立歷史建筑的保護機制,傳承中華建筑文明。而通過攝影發現傳統民居的美麗,留住傳統民居的記憶,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環。

    鄭州管城區集中了城隍廟、文廟、北大寺三個古建筑,但至今未見有效開發,知名度遠遠不夠;而上街區峽窩鎮坐擁上千處不可移動文物,如保護、開發得當,原本可以成為鄭州的文化后花園,成為去鄭州旅游的必去之地,可如今,絕大多數已成廢墟。

    這也與城建思路有關。現在的城市大多忙著建大樓、搞地標,但建的多是西方舶來品,丟了自己的文化特色,各大城市也顯得千人一面,個性全無。而傳統建筑的作用不僅在于做工的精美,還在于承載著城市的記憶。古建專家呂軍輝曾說,如果一個城市能有幾處像樣的古建群,就足以撐起整個城市的旅游業。

    亡羊補牢,猶未退也。新政拜祖大典就是一例。上世紀80年代時,沒有什么人記得新鄭是黃帝故里,在原新鄭縣志辦主任劉文學和趙國鼎的研究推動下,黃帝文化才漸漸在當地生根發芽,成為新鄭的一張名片,并吸引了商界資金的注入。鄭州上街區和新政航空港區可否以此為鑒,將留下來的文物保護好,以待日后開發?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中國文化報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