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年末,央視推出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欄目組讓故宮作為老大哥牽手地方8大博物館,通過演播室、紀錄片、戲劇等多種藝術形式還原27件國寶的前世今生。
12月17日晚上,《國家寶藏》第三期河南篇播出,河南博物院推出了婦好鸮尊、賈湖骨笛、云紋銅禁三件鎮館之寶,分別從女性、音樂、技藝三個方面呈現了古老中原大地留給我們的歷史和價值。劉濤、雷佳音、蔡國慶分別擔任三件國寶的守護人,三位守護人的精彩演繹引河南網友點贊無數。
大河網友“騎驢看唱本”:婦好鸮尊,是目前中國發現最早的鳥形銅尊;賈湖骨笛,距今8000多年,是迄今為止中國發現的時代最早的可吹奏管樂器;云紋銅禁,是目前經科學發掘的最早的禁類器物。三個“最早”足以說明我們河南文博的底蘊!
大河網友“煙絲泡茶”:河南地處中原大地,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3件國寶背后是數千年的文化積淀,是我們獨有的文化自信!
微博網友@龍行天下:劉濤是第一位女性國寶守護人,一人分飾婦好的三個身份(王后的溫良賢淑,大祭司的正氣凜然,女戰神的颯爽英姿),真是巾幗不讓須眉,紅顏更勝兒郎,完美演繹婦好鸮尊蘊含的歷史文化。
微博網友@泡泡龍:云紋銅禁的誕生,是古人對荒湛于酒的警惕。本期節目中,深入角色的雷佳音悲痛不已,潸然落淚,以入木三分的表演將云紋銅禁背后的故事演繹得感人至深。不禁感嘆中原文化博大精深!
大河網友“風華正茂”:蔡國慶父子倆穿越時空隧道到達新石器時代,演繹賈湖骨笛“千年文脈,傳承不滅”,溫情傳遞華夏初音!為河南文博點贊!
很多河南人對央視播出的《國家寶藏》河南篇贊不絕口。鄭州的莫女士在朋友圈留言說,吃著螺螄粉看國家寶藏,感覺人要飛了,壯哉,美哉!安陽市民靖先生說,數千年前發生在洹水河畔的故事搬上了央視的舞臺,明星的演繹更是賦予了這些寶物新的生命活力,感謝這么好的節目,感謝所有參演人員。
對于本次河南寶物上了央視舞臺,河南博物院院長馬蕭林說,河南作為中華文明的搖籃和中國現代考古的發祥地,千百年來積淀了豐厚的歷史文化資源,是傳統文物大省。“河南博物院是首批8個中央地方共建國家級博物館之一,是河南文物的‘家’,我們希望這次能借助央視的平臺、通過講述三件文物的前世傳奇和今生故事,再次帶大家領略厚重而多姿多彩的中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