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第一屆“洛陽龍門杯”中國圍棋棋圣戰在北京中國棋院決出了八強,下一階段比賽將于3月份春暖花開之際移師洛陽進行。有棋迷朋友們來電詢問,遠離人們視線多年的棋圣戰怎么又重出江湖了?而且還要移師洛陽?記者通過對各方的采訪,得知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棋圣:
至高無上的榮譽洛陽:要為圍棋之鄉正名
至高無上的榮譽
古人認為,“棋之無敵者謂之棋圣”,棋圣不僅棋藝無敵,更意味棋品高尚,曾因稱霸日本圍棋界20余載而被尊為“昭和棋圣”的吳清源,一直對稱自己為 “棋圣”感到“惶恐”。其實,中國圍棋“棋圣”稱號由來已久。據歷史文獻記載,三國時期的嚴武和馬朗就被譽為“棋圣”。清代康熙年間的黃龍士、雍乾年間的范西屏及施定庵三位圍棋高手,也被后人尊為“棋圣”。中國當代棋手中第一個擁有棋圣頭銜者,乃聶衛平九段。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期,他因為在中日圍棋擂臺賽上勢如破竹般的11連勝而在1988年3月22日被國家體委和中國棋院授予“棋圣”稱號,但這個稱號只是一個榮譽稱號,因為日、韓的棋圣都是通過“棋圣戰”比賽獲得的,而聶衛平這個稱號是因為他戰績彪炳直接授予的。
1998年8月26日,在終身摯愛圍棋的陳毅元帥的誕辰日,中國棋院創辦了第一屆中國圍棋棋圣戰,冠軍獎金達30萬元,這是中國當時規格最高的圍棋賽。但2001年第三屆比賽后,由于種種原因,中國圍棋棋圣戰停辦,絕跡江湖。在三屆棋圣戰中,已過巔峰的聶衛平早已無力問鼎,最好成績僅僅是第三屆的四強,兩項世界冠軍在握的馬曉春也失去了君臨天下的霸氣,先后獲得棋圣稱號的分別是常昊九段、周鶴洋九段和俞斌九段。
洛陽:
要為圍棋之鄉正名
棋圣戰停辦了,但中國圍棋的發展步伐卻沒有停頓,80后、90后甚至更年輕的95后棋手先后成長起來,從當初的完全被日、韓壓制到如今的中韓分庭抗禮,曾經的強大對手日本早就沒了脾氣,常常是一項比賽剛決出八強甚至十六強,就沒有了日本人的名字。這其中也有洛陽棋手的巨大貢獻。
洛陽是河南圍棋的發源地,經歷代薪火相傳,早已成了氣候,涌現出王冠軍、汪見虹、馬石、周鶴洋、時越等著名棋手,在中國的職業女棋手中,也有洛陽棋手于梅玲、王蕊、梁雅娣、謝少博的芳名,洛陽籍棋手的總段位數早已超過百段,目前已達130段左右,是全國第二個百段城市,僅次于上海。在剛剛結束的中原經濟區100個名片評選中,洛陽圍棋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榮耀當選。
近年來,洛陽先后舉辦了不少有影響的國際國內圍棋賽事,至于業余賽事,那更是如漫天繁星。但洛陽人心中有一個更大的愿望,那就是在這里舉辦一項中國最有影響、最重量級的圍棋賽,并將之作為洛陽的一張名片重點打造。在圍棋榮譽中,最尊貴者莫過“棋圣”,中國棋院也有意恢復該項傳統比賽,于是新賽制的第一屆棋圣戰就在這樣的氛圍下重出江湖了。
根據規定,中國棋圣戰將有中國最高水平的棋手參加,經過預賽、本賽和決賽決出最后的冠軍得主。冠軍得主除了被授予棋圣稱號外,還有60萬人民幣的獎金,這也是國內棋賽的最高獎金,與棋圣的身份相得益彰。今年的第一屆比賽,除了國際大賽成績優異者和等級分居前者外,還特邀了榮譽“棋圣”聶衛平和老三屆 “棋圣戰”得主常昊、周鶴洋、俞斌參賽,但遺憾的是他們都倒在了本賽的前兩輪,最終打入八強的有多達6名“90后”棋手。其余兩人中,王昊洋生于1989 年,生于1983年的古力已然算是“老將”。
據悉,洛陽市政府已經和中國棋院簽訂了連續3屆比賽的合同,但他們的目光遠不止這3屆,他們的目標是讓這項比賽永遠舉辦下去,成為中國圍棋的“華山論劍”,只有這樣,才不負“河洛文化”的盛名,不負“圍棋之鄉”的美譽。
1月3日,聶衛平九段在第一屆“洛陽龍門杯”中國圍棋棋圣戰本賽首輪比賽中,執黑負于周鶴洋九段。新華社發(原標題:首屆“洛陽龍門杯”棋圣戰在京決出了八強)
來源:河南日報 時間:2013年01月10日 作者:孟向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