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河南 >> 瀏覽文章

曹操發跡地現近3000件佛像 色彩保護成大難題

2012/3/20 15:45:15 點擊數: 【字體:

曹操發跡地現近3000件佛像 色彩保護成大難題

佛頭出土。本版供圖鄴城考古隊

曹操發跡地現近3000件佛像 色彩保護成大難題

北齊佛教造像。

曹操發跡地現近3000件佛像 色彩保護成大難題

發掘現場。

      
    今年春節期間,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與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聯合組成的鄴城考古隊,在鄴城遺址東部,扒開5米厚的流沙層,發現了一處不規則的埋葬坑,內部驚現佛教造像近3000件(塊)。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出土遺物數量最多的佛教造像埋葬坑。


    發現


    佛像埋葬坑出土



    曹操墓西高穴大墓,曾經引起全民考古關注。就在它的正西偏南,是曹操發跡的鄴城,曹操與袁紹官渡之戰后居住于此,曹丕稱帝以后成為五都之一。


    2012年春節期間,在鄴城遺址東部北吳莊,發現了一巨大的佛教造像埋葬坑。3月19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通報了這項重要發現的最新進展。回憶這處佛教造像埋葬坑的發現,鄴城考古隊隊長朱巖石博士仍含驚奇之色。


    據介紹,這處埋葬坑位于已知東魏北齊都城鄴城遺址東城墻東側約3公里,即鄴城考古隊推測的東魏北齊鄴城外郭城內。朱巖石說,鄴城考古隊近些年一直在苦苦找尋外郭城的蹤跡,不斷有重要考古發現。


    今年1月上旬,在北吳莊北漳河灘沙地內,鄴城考古隊注意到有一些不同尋常的跡象,比如發現一些漢白玉碎石,于是決定在此進行考古勘探。1月10日,考古人員發現了這個佛教造像埋葬坑。鑒于遺跡的重要性,很快便開始了搶救性發掘。


    有近3000件佛像


    當考古人員在現場進行了RTK高精度定位測量,使用全站儀布方,然后去除上部5米左右厚的流沙層時,“所有的人都傻了”,朱巖石說,出現在考古人員面前的,是一個邊長約3.3米、深1.5米左右的不規則方形土坑。從中發掘出土編號佛造像2895件(塊),造像碎片78個自封袋,達數千件。根據發掘過程中的粗略統計,有題記的超過百件,絕大多數是漢白玉造像,少數為青石造像。根據造像特征、題記年代等初步確認,這批佛造像時代主要是東魏北齊時期,另有個別北魏時期青石造像,亦見到個別唐代風格造像。


    價值


    佛像級別史無前例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王巍表示,本次考古發現意義重大,堪稱新中國成立以來南北朝、隋朝、唐初時期重要考古發現之一。佛寺、佛像這樣級別的發現史無前例。


    王巍介紹,這次的考古發現的意義首先在于位置清晰準確,層位關系均有科學記錄。這是目前所知建國以來出土遺物數量最多的佛教造像埋葬坑。本次鄴城出土的這批佛造像反映了都城級別的佛教文化在當時的發展程度。


    其次,本次發現年代清楚,前后銜接。這批佛造像的時代跨越北魏、東魏、北齊和唐代,北魏晚期、東魏、北齊、唐代各時期紀年明確,時代前后銜接,為研究北朝晚期至隋唐時期鄴城地區佛教造像的類型和題材提供了可靠的標本。


    同時,本次考古出土的佛造像工藝精湛,造型精美,色彩艷麗。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考古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楊泓介紹,這批佛像多為背屏式,另有部分單體圓雕的佛和菩薩像。很多造像保存有較好的彩繪和貼金痕跡。這些都充分顯示了北朝晚期鄴城作為北方地區佛學中心和文化藝術中心的歷史地位。
進展:發掘工作初步完成 最后結論需進一步研究

曹操發跡地現近3000件佛像 色彩保護成大難題

出土的彩繪佛造像。

曹操發跡地現近3000件佛像 色彩保護成大難題



出土的彩繪造像。

  
    安全保障


    將設置專門派出所



    為了確保文物安全,考古發掘期間大量公安干警在現場設立警戒區并晝夜執勤,武裝特警負責押運出土文物入庫保存。


    鄴城考古隊啟動了搶救發掘的緊急預案,除在現場的鄴城考古隊研究人員和技師9人外,火速通過考古研究所抽調了研究人員、文物保護專家、考古技師10余人趕赴現場參與相關工作。


    為妥善保管出土文物,當地政府特意撥出專款添置安裝遠紅外監測、視頻監測系統的安保設備,相關人員24小時巡邏。此外,還將在附近專門設立派出所,確保文物安全。


    文物保護


    色彩保護成大難題



    本次出土的佛造像,除了部分無色外,很多都色彩艷麗。如何保護佛造像顏色成了一大難題。


    朱巖石隊長介紹,有關專家已選取最小的碎片,進行色彩等技術分析,以形成預案推廣運用。


    早在發掘時,在文保專家的現場指導下,出土佛像均進行三層包裝,以最大限度地保護文物表面色彩、貼金等裝飾不受損失。第一層宣紙包裝用于平衡濕度,第二層氣泡塑料薄膜包裝用以防摩擦碰撞,第三層塑料薄膜用以密封。


    據介紹,目前色彩保護、金箔裝飾的加固、近3000塊碎塊的拼接綴合這三項難題形成了一項艱巨的工程,經國家文物局和河北省文物局的指導,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正在針對這批文物的特性制訂詳細的保護方案,并將陸續實施。


    待解之謎


    是否源自滅佛運動



    這批佛造像是什么時間、由誰埋入地下的?這背后有怎樣的一段歷史?


    楊泓介紹,中國古代歷史上有滅佛運動和佛像痤埋制度。前者指的是因反對佛教,將佛像砸碎,雜亂填埋。后者指的是佛教信徒為了做功德,看到古代殘像就收集在一起規規矩矩地埋下,有的還在上面建塔。


    楊泓分析,從考古中發現,這些佛造像的擺放雜亂,可能屬滅佛而非痤埋。另外,我國史上有幾次著名的滅佛運動,其中北魏太武帝滅佛、北周武帝滅佛、唐武宗滅佛,統稱為“三武滅佛”。鑒于本次出土佛像中,發現了個別唐代風格的造像,楊泓推測這批佛像可能源于唐代滅佛運動。


    但這些零散的碎塊究竟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埋藏坑與具體遺址或古代寺院遺址是否有關系?它對于東魏北齊鄴城南城外郭城的探尋能夠提供怎樣的線索?還有待后期研究揭開謎底。(原標題:曹操發跡地現近3千件佛造像 級別史無前例(圖))


    本版采寫本報記者 張然


來源:京華時報

責任編輯:佚名文章來源:本站原創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