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是全國重要的文物大省,地下文物全國第一,地上文物全國第二……
說起這些,文物工作者們會津津樂道。
可調查顯示,大約一半的受訪者并不知曉自家“家底”。
為何會形成這種強烈反差?
贊譽
河南博物館免費開放走在了全國前列
6月9日,中國第七個文化遺產日主場城市活動開幕式在鄭州河南藝術中心廣場舉行。
文化遺產日的主會場為何會選擇鄭州?
省文物局相關負責人解釋說,河南是文物大省,在全國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其次,近年來不管是申遺、考古發掘,還是文物保護上,都取得了巨大成就,選擇鄭州,是對我們工作的一種肯定。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董保華當天也高度贊揚了河南的文物事業。
董保華說,近年來,河南省文物博物館事業成績顯著,尤其是在文物資源調查、博物館建設和免費開放等方面走在了全國前列。
希望本屆主場城市活動能作出更多有益的探索,讓文化遺產人人保護、保護成果人人共享的理念從主場城市傳播開去。
調查
文化遺產很豐富半數受訪者“不了解”
據河南商報聯合新浪河南為期兩天的網絡調查顯示,54。5%的網友不知道河南的地下文物資源全國第一,45。5%的人不知道我省有3處世界級文化遺產(具體調查結果見表格)。
為什么一半的“受調查者”不知曉“家底”?
網絡調查中,54。5%的人認為是高門票阻礙了大家去感知、了解這些文化遺產。
36。4%的人認為,像龍門石窟這樣的世界級文化遺產,門票價格應該定在20~40元之間,27。3%的人認為應該定在40~60元之間。而目前龍門石窟的套票價格為120元。
36。4%的人認為,要想讓更多百姓了解“家底”,應將河南特有的文化遺產元素融入城市建設之中;另有36。4%的人認為降低門票價格是關鍵。
另外,90。9%的人知道2010年申遺成功的是嵩山“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
但在記者的隨機調查中,大多數人都不能解釋“天地之中”的內涵和深意。不少人表示,沒關心過,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也有人猜測,“天地之中”可能是指嵩山是天地宇宙的中心。實際上,“天地之中”作為嵩山歷史建筑群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核心文化概念,是對中國樸素宇宙觀的高度概括,有著更深層次的內涵。
建議
降降門票,搞好宣傳
為什么這么深厚的“家底”,竟有一半人不知道?在一位熟知河南文物的業內人士看來,原因不外乎兩方面。一方面,高門票的確讓不少人喪失了看好的、優質的文化遺產的機會。比如,一家三口去龍門、嵩山玩一趟,門票就得幾百塊錢,沒有一定的經濟基礎,還是消費不起。
“另一方面,宣傳力度還不夠。既然河南是文物大省,也想旅游立省,就得注重宣傳工作。”政府部門應該在報刊、電視上打造像央視科教頻道那樣的高端的文化欄目,有了好的宣傳載體,才能將河南深厚的文化、文物底蘊宣傳出去,然后浸染、影響普通的老百姓。
“最終,在提高大家文化素質的同時,也使得文物保護的理念深入人心。”
市民張女士經常到處旅游,在她看來,要想讓老百姓關心文化遺產,就得降門票,或者增加文化遺產的免費開放次數和時間。記得有一年龍門石窟免費開放,周邊的老百姓都像瘋了一樣,開著三輪摩托帶全家人去看。“按說,離得近,不該早看過了?可很多人說門票太貴,舍不得去。這也是河南人的悲哀!遺產保護的最終目的是共享,守著祖宗留下的好東西,卻沒機會看。”
開發
文化遺產轉為旅游資源河南更需整體包裝和推廣
不光本地人不夠了解河南,將文化遺產變成一種旅游資源時,似乎知曉度在外地人眼里也不高。
對此,鄭州大學旅游管理學院副院長龍京紅說,這兩年,省里對文化資源的整理、開發很重視,但是很多景區的規劃開發卻不到位。
“在做規劃的時候,太過于追求與國際接軌,而忽視了本土化。有時候,我們看到規劃,氣得不得了,做的東西完全沒有‘落地’。當然,也有營銷、管理體制的問題。”
說到營銷問題,河南籍、目前在北京發展的藍之象企劃機構董事長聶繼軍認為,河南的文化遺產優勢很突出,關鍵是沒有整體的推廣方案。“這個營銷,一定是整個河南的營銷,而非某景區、某地方的營銷,進行整體的包裝和推廣,打出去才會更有力。”
“另外,作為文化遺產景區,你是有東西可挖掘的,要適當地拉長產業鏈條,降低門票價格。”
聶繼軍說,日本的富士山就是一個小山包,但是人家在旅游產品的開發和延伸上做得非常好,有茶、酒、工藝品等等,現在甚至開始賣富士山空氣,而且旅游產品價格全國統一,這點很值得我們學習。
來源:大河網-河南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