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外省 >> 瀏覽文章

文化遺產保護利用與傳承發展的“鄒城模式”

2016/8/23 9:38:36 點擊數: 【字體:

  山東鄒城是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孟子的故鄉,也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游城市。鄒城文物資源豐富,有各類不可移動文物517處、各級文物保護單位68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處15個點,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8處。鄒城市儒家文化遺產譜系完整,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孟廟、孟府、孟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孟母三遷祠、孔子孟子誕生圣地碑,以及孟子弟子紀念地——徐辟祠、萬章墓等文物遺存,構成了豐富完整的孟子文化遺產體系,加上子思祠、子思書院、孟母祠、顏母祠、原憲故里、子莫故里、南宮適墓、子張祠等儒家文化遺存,共同構成了儒家文化傳承載體體系。此外,鄒城鐵山、崗山、嶧山摩崖石刻,重興塔,鳳凰山石窟造像,壽峰寺遺址等佛教文化遺存豐富,鳧山羲皇廟遺址、龍山玉皇殿、嶧山白云宮等道教文化遺存獨具特色,它們與儒家文化遺產交相輝映、多元共存。
 
  近年來,鄒城市堅持“讓文物活起來”理念,從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公共文博服務體系、保護傳承城鎮歷史文脈、推進文物旅游融合發展的大局出發,樹立整合意識、創新意識、融合意識、品牌意識,著力提升文物保護水平,推進文化遺產活態利用、創新發展,形成了文化遺產保護利用與傳承發展的“鄒城模式”。
 
  注重挖掘研究 用文物講述鄒魯歷史
 
  深入研究和充分闡釋各類文物的歷史文化內涵,讓文物“說話”,講好鄒魯歷史故事,激發群眾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充分發揮文物作為核心價值觀培育物質載體的重要作用。一是用文物發掘梳理鄒魯歷史發展脈絡。開展“鄒魯歷史探源”工程,深入推進國家大遺址保護“曲阜片區”南部片區邾國故城、明魯王墓群、漢魯王墓群等大遺址的考古勘探,扎實開展野店遺址、羲皇廟遺址、斗雞臺遺址、漆女城遺址、城前遺址等具有鄒魯文化源點意義的大遺址考古勘探和規劃編制工作,勘探面積超過一千萬平方米,用文物考古發掘成果見證歷史,系統梳理鄒魯歷史源流和發展脈絡。二是用文獻研究闡發鄒魯文化內涵價值。協同孟子研究院,深入開展三孟古建筑、孟府檔案、孟子世家譜、碑刻檔案、府藏文物、孟子文獻等文物的文化價值研究;加快《孟子文獻集成》編纂,完成《孟府檔案》(前編)出版,積極編撰鄒魯文化書系;召開孟子思想與鄒魯文明國際學術研討會、鄒魯文化城市座談會,用文物文獻講清楚儒家文化與鄒魯文化內涵外延有機關系。三是用文物普查譜繪鄒魯文化脈絡體系。結合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系統開展邾國陶文、石碑石刻等館藏文物普查和整理研究,用文物譜繪鄒魯歷史文脈;邀請浙江大學開展古城歷史文化記憶發掘研究,系統梳理古城歷史建筑、家族文化和城市肌理沿革,喚醒古城記憶;開展鄉村文化遺產普查調研,對鄒魯大地保留的圣賢遺跡、傳統民居、生活設施、名人故事等開展全面普查、搜集記錄和整理研究。東深井古民居、高李村李氏故宅、雙慶揚水站、大園戲樓等十余處鄉村文化遺產入選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推進整體保護 加快重點文保工程建設
 
  借鑒世界遺產保護先進理念,將文化特征相同、承載共同文脈的文物點,不論級別高低,打破區域界線,遵循“整體保護、突出重點”的原則,整體推進孟子文化遺產、鄒魯文化遺產、鄉土文化遺產的綜合保護、科學保護。一是加大孟子文化遺產保護力度。扎實推進孔孟文化遺產地世界銀行項目建設,先后完成孟廟孟府安防工程、文化遺產解說標識系統工程、語音導覽系統工程、古樹保護工程。孟廟亞圣殿、承圣門、泰山氣象門等古建筑修繕工程完工。加快推進石碑石刻保護、路面圍墻保護設計招標,開展孟母三遷祠、孔子孟子誕生圣地碑、顏母祠、萬章墓、徐辟祠等重點文保單位修繕工程。二是加快推進國家大遺址保護工程。啟動邾國故城遺址公園建設,整治金水河故道環境,完成土城墻保護施工設計。推進明魯王墓群大遺址保護,保護文物本體,開展陵園及水系環境整治,加快推進中華文化標志城所在地九龍山山體保護和生態環境恢復。三是著力保護古城歷史街區風貌肌理。開展城區歷史建筑現狀調查,出臺《優秀歷史建筑保護辦法》,對古城28處優秀歷史建筑進行掛牌保護;保護孟母祠、子思祠和子思書院遺址等部分古城禮制空間;修繕保護重興塔,鐵山、崗山摩崖石刻,巷里清真寺等古城重點文保單位。四是深入實施“鄉村記憶”工程。緊密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大力保護傳承特色鮮明、獨具魅力的鄉村文化遺產。石墻鎮上九山村、郭里鎮高李村、郭里鎮廟東村、城前鎮越峰村入選山東第一批“鄉村記憶工程”文化遺產名單。其中上九山村借助社會力量,投入1億多元,完成300套古民居的修復和景區道路以及9處文化景點建設,獲得山東省歷史文化名村、山東省首批“鄉村記憶工程”試點單位、山東省“最美村鎮”等榮譽,與城前鎮越峰村同時入選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
 
  堅持文脈延續 豐富完善文物展示載體
 
  按照文物永續利用的發展理念,豐富完善文物展示載體,恢復提升文物原有功能,發揚重塑文物應有內涵價值,全面扭轉文物被動保護局面,主動發揮文物有形承載記憶、延續傳遞文脈的作用。一是恢復提升重要文化節點。啟動孟子文化遺產禮制空間營造工程,增強孟子思想空間觀感和體驗價值;完成子思祠、子思書院、孟母祠地面附著物清理工程,全面啟動復建恢復工程和古河道治理工程;啟動原憲故里、子莫故里、南宮適墓、子張祠等儒家文化節點的恢復提升,著力構建“斯文在茲”的儒家文化展示載體體系。二是優化提升博物館建設。建設孟子博物館,專題陳列、研究和保護利用孟子文化資源;建設鄒城石刻博物館,保護收藏各類古石刻,研究展示石刻文化;啟動邾國故城遺址博物館、明魯王遺址博物館等遺址類博物館,鼓勵金剛山酒博物館、毛澤東像章紀念館等行業、民辦博物館建設,形成特色鮮明、布局合理的鄒城博物館聚落。三是有機更新古城歷史街區。按照原模原樣恢復、有根有據重建、有脈有絡創新的理念,邀請中國美術學院、浙江大學開展歷史街區業態規劃和“三街一區”修建性詳細規劃;投資約3億元,基本完成古護城河因利河治理工程,打造護城河水系景觀;完成廟前街、崗山路等部分街區的基礎設施建設、立面改造和環境整治,煥發古城活力。
 
  有效合理利用 推動文化遺產活態傳承
 
  以文化遺產活態傳承為核心,積極推動文物保護成果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努力讓文物蘊含的價值融入群眾生活。一是提升文物文化承載弘揚功能。突出孟廟、孟府禮制修學文化空間,著力打造孟子修學游基地,策劃推出“成人禮”“鄉射禮”“開筆禮”等儒家傳統禮儀活動,全面恢復祭祀孟子、孟母大典;向鄒城市民免費開放孟廟、孟府等文物景區,通過儒家傳統文化在文物景區的“活態展示”,真正讓文化遺產“活起來”。二是提升博物館公共服務功能。發揮館藏文物資源優勢,提升博物館展覽陳列水平,配備電子書、觸摸屏、三維展示等現代展陳設備,建設孟子公開課講堂,開辦政德教育、群眾路線教育特展,完善博物館青少年教育和公共服務功能,扎實做好免費開放工作。三是推動文物保護與旅游融合發展。堅持“保用并重”,大力開展文物景點環境整治,著力提升旅游功能,建設精品旅游觀光目的地。目前,鄒城已建成文物保護單位景點景區10余個,其中以省級以上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景觀主體的孟廟孟府、嶧山為4A級景區,博物館、明魯王墓、鳳凰山、藍陵桃花源、鐵山公園為3A級景區,文化遺產保護和旅游開發融合發展、相得益彰。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中國文物報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途W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