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曲兒歌心坦然——南陽民歌瑣憶
2013/4/15 15:37:31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作為我國古代文明發祥地之一的南陽盆地,北有伏牛山,東為桐柏山,西南武當山,漢水橫其南。上溯五十萬年,“南召猿人”在此生息繁衍。春秋之時申、呂、謝、鄧、楚封國,林立擦肩。楚文王北伐獲勝,申、呂、謝、鄧統稱為宛。東漢二十八宿多出自宛,范蠡、孔明、張衡、張仲景光輝燦爛。在這豐饒廣闊的盆地中,先祖既創造精美的物質成果,更有瑰麗多彩的文化生活。譬如那濃郁鄉土氣息的民歌,就足以令人忘時忘我。
聽,“月亮頭,打燈簍(籠)/打著小妮哩腳指頭/流點血,流點膿,/我看小妮活不成……——《月亮頭,打燈簍》”唱出了哥哥(姐姐),對小弟弟(妹妹)的憐愛與挑逗。
如《長大跟著共產黨》:“娃、娃快點長/長大跟著共產黨/吃白饃穿大氅/坐著包車嗚嗚響。”表達的是希望孩子趕快長大,跟著共產黨鬧革命,打天下的期盼心情。
看,月亮地上,一群歡快的孩童單腿立地,另一腿腳互勾、互聯圍做一個空心圓,正一邊轉動,一邊齊聲高唱著:“勾,勾,勾月亮/月亮勾得亮堂堂/搭,搭,搭戲臺/問問戲子來不來/今兒個不來明兒個來/戲子來了有酒喝/戲子來了好吃菜……”一曲《勾月亮》,就勾出了皎潔的月光下一群天真和歡快的稚童來。
《小包車圓又圓》是對劉胡蘭的稱贊:小包車圓又圓/里頭坐個劉胡蘭/劉胡蘭十三歲/參加革命委員會/騎白馬,挎盒子(***),打死地主老婆子;“一、二、三,到北關/北關到,吹洋號/洋號響,打老蔣,老蔣門前站著剛/站崗的別睡著,快把老蔣打過河。——《打老蔣》”則道出了老老少少對蔣介石的厭惡。
號召南陽青年沉著應對小鬼子的有《小鬼子進南陽》:小鬼子進南陽,年輕娃兒們別慌張/瞄準星兒快開槍,噴兒叭一聲響,小鬼子可就撂倒麥場上;“王凌云不是人,扒俺房子拆俺門,砸俺鍋摔俺盆/王凌云x你媽,槍一響你先瓦(快逃),給老子弄里沒有家。——《王凌云不是人》”是對國民黨十三綏靖區司令兼行政長官王凌云,駐守南陽期間扒民房、修機場,反共害民及其最后棄城逃跑的臭罵。
對大集體時生產隊“長官”譏諷的有《隊長有權》:隊長有權,會計有錢/撐死保管,餓死社員/得罪隊長派活重,得罪會計筆尖抹/得罪保管抽秤砣,得罪支書不能活;“一畝地,十畝園,俺家分了責任田/從前畝產三百斤,如今畝產一千三/過去吃糧十八斤,如今吃糧沒人管/從前吃的“三紅轉(紅薯,紅薯干、紅薯面),如今想吃也作難。——《俺家分了責任田》”是對分產到戶的熱烈擁護。
《看誰見閻王》:“花椒樹耷拉枝兒,下面坐個小白妮兒/小白妮兒臉皮薄,殺俺不勝殺個鵝/鵝說:脖子一伸多長,殺俺不勝殺只羊/羊說:四條腿往前走,殺俺不勝殺個狗/狗說:看門看地嗓子啞,殺俺不勝殺匹馬/馬說:備上鞍子人都騎,殺俺不勝殺頭驢/驢說:您吃面俺吃麩,殺俺不勝殺頭豬/豬說:俺、俺、俺,一天能吃三斗糠/拿起鋼刀見閻王。”是寓教于樂的啟蒙兒歌。
責罵娶了媳婦忘了娘的有《花喜鵲尾巴長》:花喜鵲尾巴長,娶了媳婦忘了娘/媳婦說話一臺戲,老娘說話如狗屁;勸誡人們不要虐待老人的有《荊笆掛到屋檐下》:“七十七,八十八/抱不動娃子,紡不動花/拉到山里喂虎牙;爹呀爹,媽呀媽/把那荊笆掛到屋檐下/風不掛來雨不灑/咱們接著輩輩往下拉。”
《紅線紅繩幫》:“紅線紅繩幫,很早俺就想,想你咋不來哩,怕俺媽光嚷(訓斥)。”是頑童鬧新房時的耍頭;戲耍妗子刻薄的有《黑老鴰黑油油》:黑老鴰,黑油油,/俺上外婆家住一秋/外婆見了笑哈哈/妗子見了皺眉頭;妗子妗子你白(別)瞪/豌豆開花兒俺就走/打哪走,打山走,山里有石頭/打哪走,打河走,河里有泥鰍/大的逮不著,小的亂不溜……
哄逗幼兒睡眠的有《篩籮籮,打面面》:篩籮籮,打面面,上你外婆家吃啥飯/雞蛋茶烙油旋,不吃不吃兩大碗;還有《天皇皇地皇皇》:天皇皇地皇皇,俺家有個夜哭郎/過路君子念三遍,一覺睡到大天亮。
“大雪紛紛下,柴米都漲價/板凳當柴燒,嚇得床害怕。——《柴米都漲價》”訴說人民苦難形象生動;而《下大雪凍死老鱉》:“下大雪凍死老鱉/老別告狀/告給和尚/和尚念經念給先生/先生打卦打給蛤蟆/蛤蟆鳧水鳧給小鬼/小鬼磨豆腐/磨你小子一屁股。——”則對官場上相互推諉,互相扯皮的比喻是更加地形象貼切。
……
民歌是廣大民眾理想和欲望、不滿和反抗的最直接表現,她多是由大人根據現實狀況而孕育,再由兒童傳唱河北山南。因此之故,在南陽民歌叫兒歌或順口溜就很是自然。從咿呀學語到蹣跚起步,我們何曾不是對她興趣盎然?是她讓我們在無拘無束的玩耍中得到啟蒙,更是她為我們的人生道路做好最早的鋪墊。
一個人如果感覺很累,一定是他的路走得太遠。累了就唱一唱兒歌(哪怕是吼呢),唱了她內心定會無限坦然!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南臺網 2010-8-30 作者:翟傳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