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玉為核心的文化產業改革試驗中,鎮平“項目帶動,產業聚集”的發展思路之下是一條品牌化的道路。
●榮耀的玉雕世家
6月10日上午,一塊玉石擺在辦公桌前,仵海洲正為將它做成什么而發愁。“要發揮玉石的最大價值,設計師就應該因地制宜,同一塊玉石,創意思路不同,其價值也大相徑庭。”雖然已經思考了好幾天,但仵海洲依然耐心地等待著靈感的到來。
仵海洲,南陽市鎮平縣石佛寺鎮人。在30多年的玉石雕刻生涯中,他的名氣從鎮平縣傳到了南陽市,從河南省又傳到了全國玉器雕刻行業。1996年2月,仵海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為“民間工藝美術家”、“世界優秀專家”;今年5月又被評為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鎮平玉雕的另一代表性人物,也姓仵。1954年出生的仵應汶被稱為“水晶第一人”,其設計的作品不僅被陳列于北京人民大會堂,同時法國吉美博物館也收藏了他的作品。2006年,仵應汶設計制作的《三教九流圖》被作為國禮送給到訪少林寺的普京。
“我和仵應汶屬于同宗,學習玉雕基本上都是受父輩影響。”仵海洲說,其父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曾是石佛寺鎮玉器廠廠長,曾將當時的石佛寺玉器廠發展成為國內四大玉器廠之一。“聽我父親說,我爺爺那一輩也會雕刻,而奶奶則是當時村子里唯一的女設計師。”在仵海洲看來,自己的玉雕手藝是一輩一輩傳承下來的。
實際上,在鎮平有記載的玉雕名家是生于1878年的仵永甲,當年他因給袁世凱雕刻過玉器而名噪一時。“應該說,現在鎮平的玉石雕刻淵源就在于此。”身為仵永甲的后人、現任鎮平玉文化產業辦公室產業組組長的仵凱告訴記者。
“在鎮平,玉雕行業的傳承基本上是父傳子、師傳徒,由于仵家本身有從事玉雕的傳統,所以直到現在仵家大部分人都在從事玉器雕刻行業。”據仵海洲估算,現在整個鎮平仵姓人不下3000人,其中有80%以上的人都在從事玉雕或者與玉雕相關的行業。截至目前,仵家已經誕生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一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的民間藝術大師兩人,省玉石雕刻大師4人。
關于仵家為何能成為玉雕世家,當地也流傳著一段野史:仵家曾是明朝皇族朱家的后人。明成祖朱棣篡位,被趕下來的皇帝的親族一支流落到了鎮平,為了掩人耳目,以“人字靠邊站,朱字不出頭”而化姓為仵。由此,一直在宮廷的玉雕工藝由仵家帶到了鎮平。
●龐大的產業軍團
鎮平的玉雕產業可考的歷史已超過了100年,在超過一個世紀的發展中,鎮平玉雕已經形成了一支龐大的產業軍團。“哪里有玉雕市場,哪里就有鎮平人的身影。在鄭州市大學路古玩市場,50%以上的經營戶都是我們鎮平人。”仵凱說,從事玉器銷售的鎮平人幾乎遍布全國。
資料顯示,目前鎮平縣玉雕加工產業已遍布全縣10多個鄉鎮近百個專業村,玉雕專業戶有2.1萬人,從業人口超過30萬人,占到整個鎮平縣人口的1/5強。而由全縣1萬多家玉雕加工企業、100余家包裝企業、10多個玉雕專業市場、2萬余家各類經營門店組成的龐大產業體系,在國內玉雕市場也形成了強大的占有率。據悉,鎮平人生產的玉器產品中,擺件類玉器年產量占到全國的70%以上,掛件類產品產量占到全國的45%左右。
為什么在鎮平能形成這么龐大的玉雕產業集團?“鎮平玉雕產業的形成,與鎮平縣相距僅35公里的獨山玉礦有很大的關聯,盡管目前鎮平縣玉雕產業玉料的來源絕大部分來自外地。”鎮平縣文化局副局長甘海燕認為,早期獨山玉礦的存在,對鎮平人對玉雕工藝的認識有一定的啟蒙作用。“鎮平山地、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耕地稀少是這里發展手工業的重要原因。實際上,歷史上包括玉雕、絲綢、地毯這類手工業都很發達。”甘海燕表示。在甘看來,耕地稀缺,發展手工業成為鎮平人謀生的另一種手段。
另外,鎮平便利的地理位置也使得這里便于商貿,自古鎮平這一帶也是商戶云集的地方。“鎮平往西有一個關口,名為武關,這是鎮平進入富饒的漢中平原的一條通道。”甘表示,在交通不發達的年代,武關是南陽人進出漢中平原的唯一關口。“至今仍可以在社旗的山陜會館看出這一帶的商貿業發達。”甘認為,由于謀生的需要,加上鎮平這一帶便于流通,因此形成了鎮平30萬玉雕產業軍團。
●品牌化起步初期
在鎮平,玉雕產業最出名的是石佛寺鎮。目前,石佛寺鎮玉雕專業村有13個,專業市場5個,各類玉雕加工企業6000多家,年產銷量達到1300多萬件。“在石佛寺鎮,每天來自全國各地買玉賣玉的流動人口都超過3萬人。”石佛寺鎮黨委書記劉樂平告訴記者。
由于玉雕加工業的興起,石佛寺鎮成為鎮平縣最富裕的鄉鎮。“石佛寺鎮家產上百萬元的簡直沒法統計,上千萬元的也大有人在。”石佛寺鎮副鎮長王崇說。在石佛寺鎮的琢玉苑記者看到,清一色的兩層洋房,樓下是玉雕加工車間,樓上則是住處。“琢玉苑總共有700多套這樣的房子,一套這樣的房子就是六七十萬元。”在王崇看來,石佛寺的玉雕加工就像蘑菇一樣,到處都是。
“石佛寺鎮玉雕加工雖然在全國很有名氣,但是沒有形成自己核心的品牌。”在劉樂平看來,石佛寺鎮的玉雕加工要由大而強,必須形成自己的核心品牌。而劉樂平的這一想法,部分鎮平的玉雕企業家已經開始實施。王黎是博涵玉雕珠寶有限公司的總經理。從1991年全國各地擺地攤開始,王黎的玉雕生意已經做到了北京、河北等地。“在經營的過程中,沒有品牌就進不了大型的商場,鎮平玉雕銷售一直處在中低端。”王黎表示,盡管鎮平玉器品質非常好,但一直徘徊在高端商場的外面。王黎的目標就是首先將“博涵玉雕”打造成石佛寺鎮的第一品牌。“其實,像石頭記、金九福等珠寶品牌的思路可以借鑒,首先在全國范圍內設立自營店做大名氣和品牌,同時吸引加盟商的加盟。”在王黎看來,這等于建立起了龐大的銷售渠道。“龐大的銷售渠道設立后,品牌實力就很快能成型,鎮平玉雕就可以進入高端賣場,自身的價值就會提高。”
●產業發展的新思維
“在省里批的八大文化產業改革發展試驗區中,鎮平的玉文化產業基礎最好。”鎮平縣玉文化產業辦公室常務副主任侯林曉表示。
侯說,鎮平已確立了“一帶六點”思路。其中“一帶”是從縣城到石佛寺鎮總長13公里的共計5平方公里的核心區域,“六點”是在這13公里周邊涉及6個鄉鎮(辦事處)的輻射區域。“整個試驗區的面積規劃了30平方公里,在‘一帶’的范圍內要實現產業聚集區,而‘六點’將用玉雕專業村和專業戶形成新的產業點。”侯表示,目前鎮平縣共規劃了50個項目,總投資將達到42.6億元,其中今年下半年開工建設的有6個項目,總投資12億元。
在侯林曉看來,目前鎮平的玉雕產業需要集中力量做三方面的工作,首先是實現產業聚集,其次是培養和聚集人才,最后是鎮平玉產業品牌化路徑。“一帶”的范圍內可以實現玉料采購、生產加工、玉器銷售整個產業鏈的聚集。“從規劃來看,我們將以市場化的手段,以項目帶動,推進核心區的建設。”侯林曉表示,目前由鎮平神圣公司、鎮平玉神公司、東方曉鳴公司三方聯合出資2000萬元的河南省玉文化產業發展公司已經成立,另外,由鎮平縣城鎮建設投資公司和鎮平縣經濟技術開發公司聯合出資1000萬元的玉文化產業投資公司也已經成立。未來,鎮平將以這兩家公司為投融資平臺,市場化運作。“其實,鎮平的玉雕產業發展,最關鍵的是人才的培養。”侯林曉認為。在試驗區內,鎮平縣提出整合設立一家職業教育集團,為玉雕產業培養人才;另外,為了吸引來自全國各地的玉雕大師,鎮平還另辟土地設立“大師園”,為大師的到來創造條件。“有了大師,鎮平的整個玉雕產業就會提升一個層次。”侯說。
實質上,擺在玉產業發展面前的還有一個路徑選擇的問題。大規模生產走中低端之路,還是玉雕與文化結合的品牌文化藝術之路?“玉器可以實現規模化生產,但那是沒有文化的低價值含量的玉器。因此,我們才下大工夫引進玉雕大師,培養人才,同時培育鎮平自己的品牌。所以在鎮平未來的玉雕產業發展上,將是玉與文化相結合,走文化藝術價值較高、品牌化的玉雕產業之路。”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