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武侯祠,又名諸葛庵,位于南陽市西南的臥龍崗上。它是古人為紀念三國時著名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諸葛亮躬耕于南陽而修建的一所祠堂。南陽臥龍崗初建于魏晉,盛于唐宋。劉禹錫有《陋室銘》曰:“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李白《南都行》:“誰識臥龍客,長吟愁鬢斑”。可見唐代臥龍崗已成為著名的人文景觀。該祠曾毀于戰火,又焚于兵禍,后經歷代多次修繕,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再進行了大規模的整修和擴建。今日武侯祠主要建筑布局,仍保持了明末清初的形式。
現在武侯祠現存殿堂房舍267間,主要建筑由東向西排列在一條中軸線上,分前后兩重,從山門至大拜殿,左右兩廊為前部,是人們祭祀諸葛亮的場所。后部的茅廬、古柏亭、野云庵、躬耕亭、伴月臺、小虹橋、抱膝石、老龍洞、躬耕田,是根據諸葛亮“躬耕”時的生活起居興建的紀念性建筑物。最后是寧遠樓,亦名清風樓。山門之外有“諸葛井”和“澹寧讀書臺”。左側院有關張殿、三顧堂等。臺下有諸葛書院。整個臥龍崗占地12萬平方米。
參觀了武侯祠,就好像看過了一個王朝的興衰歷史。諸葛亮雖有蓋世之才,可惜三足鼎立之勢剛形成,他便因病而逝,空留一腔遺恨。在無盡的感嘆和遐想中,來自全國各地的30余名網絡記者編輯還興致勃勃地觀賞了傳承漢代風韻的古樂歌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