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游《懷成都十韻詩》局部
□李志軍文圖
1
徽宗宣和七年(1125)十月十七日,淮南路計度轉運副使陸宰奉詔進京。舟經淮河,夫人唐氏忽然夢到了著名的風流詩人秦觀,醒后,生下了一個兒子。
“秦觀,字少游,這個孩子叫陸游吧!”陸宰說。
陸游,字務觀,與秦觀的名字恰恰相對,都出于《列子》:“御寇之游,固與人同歟,而曰固與人異歟?凡所見,亦恒見其變。玩彼物之無故,不知我亦無故。務外游,不知務內觀。”
陸游很敬慕秦觀,《題陳伯予主簿所藏秦少游像》詩云:
“晚生常恨不從公,忽拜英姿繪畫中。妄欲步趨端有意,我名公字正相同。”
2
“兒時萬死避胡兵。”
陸游出生的這年冬天,金朝開始大舉南侵。一年后,開封陷落。又一年,徽宗,欽宗被擄北去。
“淮邊夜間賊馬嘶,跳去不待雞號旦。人懷一餅草間伏,往往經旬不炊爨。”馱在父母背上的陸游,目睹長輩們,“相與言及國事,或裂眥嚼齒,或流涕痛哭,人人自期以殺身翊戴王室”,小小的心田里種下了抗戰的種子。
宋高宗紹興二十三年(1153),陸游到臨安參加科舉考試,與秦檜的孫子秦塤同科。主考官陳之茂毅然把陸游擢置第一,秦檜大怒。
次年禮部試。一心收復中原的陸游,“心術正而無邪,文章簡而有法。憤雕蟲之積弊,疑野草之可收”。結果,“名動高皇,語觸秦檜”,被黜退。陳之茂亦幾蹈危機,因秦檜不久死去,才幸免于難。
3
十九歲時,陸游與唐琬結婚,小夫妻十分恩愛。唐琬卻為陸母所不容。陸游被迫出妻,另娶王氏。唐琬亦改嫁。
十年后,陸游春游沈園,偶遇唐琬夫婦,傷感之余,題壁《釵頭鳳》:
“紅酥手,黃滕酒,滿城春色宮墻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
唐琬讀了,和云: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曉風干,淚痕殘,欲箋心事,獨雨斜欄。難,難,難!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聲寒,夜闌珊,怕人詢問,咽淚裝歡。瞞,瞞,瞞!”
不久,唐琬憂郁而死。陸游“晚歲每入城,必登寺眺望,不能勝情”。
紹熙三年(1192),陸游復游沈園。詩云:
“禹跡寺南有沈氏小園,四十年前嘗題小詞一闋壁間。偶復一到,而園已三易主,讀之悵然!楓葉初丹槲葉黃,河陽愁鬢怯新霜。林亭感舊空回首,泉路憑誰說斷腸。壞壁醉題塵漠漠,斷云幽夢事茫茫。年來妄念消除盡,回向蒲龕一炷香。”
開禧元年(1205)歲暮,陸游夢游沈園,寫兩絕句。其一云:
“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園里更傷情。香穿客袖梅花在,綠蘸寺橋春水生。”
八十四歲生日那天,陸游又去沈園,寫下了對唐琬最后的思念:
“沈家園里花如錦,半是當年識放翁。也信美人終作土,不堪幽夢太匆匆。”
4
紹興三十一年(1161),完顏亮由燕京遷都開封,大舉南侵。陸游“淚濺龍床”,請纓北伐。
抗金名將張浚非常看重陸游,要把兵法傳授給他:“吾子異時,當以功名顯。吾少時在熙河從事,曲琦授兵法,所謂‘老曲太尉’也,今當以付子。”
不料,陸游卻婉言謝絕。
陸游通判鎮江時,張浚前來探望,說:“官于此,天相吾子也。此郡宿兵,大多老將,可時從之游。”
陸游以“素不知兵,又多病,未嘗識諸將”為對。張浚不以為忤,反而要把陸游召之元帥府,朝夕相處。
陸游說:“方以愚戇,不敢安于朝,豈敢復累公!”
陸游本極愛兵法。《夜讀兵書》詩云:“孤燈耿霜夕,窮山讀兵書。平生萬里心,執戈王前驅。”
在戰略上,二人相左。張浚的進軍路線是請以所部二十萬人馬進取山東。陸游反對孤軍深入,主張鞏固兩淮,穩扎穩打。其上《賀張都督啟》云:“耕田鑿井,舉皆涵養之余,寸地尺天,莫匪照臨之舊。豈無必取之長算,要在熟講而緩行。”
張浚不聽,輕率出兵,軍潰符離。
主戰派均遭貶。陸游也以“交結臺諫,鼓唱是非,力說張浚用兵,免歸”。
5
乾道七年(1171),王炎宣撫川、陜,駐軍南鄭,召陸游為干辦公事,共圖收復中原。陸游親臨仙人原、定軍山、大散關前線,并獻《平戎策》,云:“收復中原必須先取長安,取長安必須先取隴右;積蓄糧食、訓練士兵,有力量就進攻,沒力量就固守。”
朝廷否決了《平戎策》,調王炎回京,幕府解散。
淳熙二年(1175),好友范成大帥蜀,以陸游為參議官,又點燃了他心頭的熊熊烈火。
多年的宦海沉浮,早磨去了范成大的銳志。陸游不滿,呈范成大《雙頭蓮》:
“華鬢星星,驚壯志成虛,此身如寄。蕭條病驥,向暗里,消盡當年豪氣。夢斷故國山川,隔重重煙水,身萬里。舊社凋零,青門俊游淮記。盡道錦里繁華,嘆官閑晝永,柴門添睡,清愁自醉。念此際,付與何人心事?縱有楚舵吳檣,知何時東逝。空悵望,鲙美菰香,秋風又起。”
范成大以美色美酒為陸游解憂消愁。陸游《錦亭》詩中云:
“夜宴新亭海棠底,紅云倒吸玻璃鐘。琵琶弦繁腰鼓急,盤鳳舞衫香霧濕。春醪凸盞燭光搖,素月中天花影立。游人如云環玉帳,詩未落紙先傳唱。”
禮法之士攻擊陸游“燕飲頹放”。陸游索性自號“放翁”,在杜甫草堂附近浣花溪畔開辟菜園,躬耕于蜀州。
“平生嗜酒不為味,聊欲醉中遺萬事。酒醒客散獨凄然,枕上屢揮憂國淚”。淳熙四年(1177),范成大奉召還京。陸游送至眉州,再三叮嚀:“公歸上前勉書策,先取關中次河北”,“因公并寄千萬意,早為神州清虜塵”。
6
梅花綻放時,成都一片香雪海。
陸游一生酷愛梅花,寫了無數的《梅花》詩。
梅花是陸游的知音:
“月地云階暗斷腸,知心誰解賞孤芳。相逢只怪影亦好,歸去始驚身染香。渡口耐寒窺凈綠,橋邊凝怨立昏黃。與卿俱是江南客,剩欲尊前說故鄉。”
梅花是陸游的靈魂: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梅花就是陸游,陸游就是梅花:
“聞道梅花圻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
7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蟄居山陰的陸游,念念都是中原。
嘉泰元年(1201),韓侂胄以北伐相召,七十七歲的陸游決定出山。楊萬里責備他依附權臣:“不應李杜翻鯨海,更羨夔龍集鳳池!道是樊川輕薄殺,猶將萬戶比千詩。”
陸游放下黨爭,助韓抗金。他又一次失望了,韓侂胄根本擔當不起中興大任。僅僅一年,陸游便匆匆離開了都城。
辛棄疾也應召復出,擔任浙東安撫使兼紹興知府,一上任,立即前來拜訪陸游。
辛棄疾赴京商討北伐大事,陸游的心情十分復雜,寫了《送辛幼安殿撰造朝》,詩中云:
“天山掛旆或少須,先挽銀河洗嵩華。中原麟鳳爭自奮,殘虜犬羊何足嚇。但令小試出緒余,青史英豪可雄跨。古來立事戒輕發,往往讒夫出乘罅。深仇積憤在逆胡,不用追思灞亭夜。”
8
朱熹稱陸游的書法:“務觀別紙,筆札精妙,意寄高遠”;“放翁老筆尤健,在今當推為第一流”。
楊萬里坦言:“老夫不愿萬戶侯,但愿與君酒船萬斛同拍浮。老夫不怯故將軍,但怯與君筆陣千里相追奔。”
陸游最愛狂草。案幾就是疆場,一腔忠義之熱血,噴薄于筆墨之間。
題《醉中所作草書卷后》中云:
“酒為旗鼓筆刀槊,勢從天落銀河傾。端溪石池濃作墨,燭光相射飛縱橫。須臾收卷復把酒,如見萬里煙塵清。”
《醉中作行草數紙》云:
“還家痛飲洗塵土,醉帖淋漓寄豪舉。石池墨瀋如海寬,玄云下垂黑蛟舞。太陰鬼神挾風雨,夜半馬陵飛萬弩。堂堂筆陣從天下,氣壓唐人折釵股。丈夫本意陋千古,殘虜何足膏砧斧。驛書馳報兒單于,直用毛錐驚殺汝。”
《醉后草書歌戲作》云:
“洗我堆阜崢嶸之胸次,寫為淋漓放縱之詞章。墨翻初若鬼神怒,字瘦忽作蛟螭僵。寶刀出匣揮雪刃,大舸破浪馳風檣。紙窮擲筆霹靂響,婦女驚走兒童藏。往時草檄喻西域,颯颯聲動中書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