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汝州市有個千年古剎——風穴寺,它歷史悠久,建筑雄偉,與白馬寺、少林寺、相國寺并稱中原四大名剎。
風穴寺位于汝州市東北9公里的嵩山少室南麓風穴山,北靠玉皇、東倚龍山、西偎黃鹿、南眺汝水。據(jù)寺志記載:該寺創(chuàng)建于北魏,距今1500余年。初建時稱“香積寺”,隋代為“千峰寺”,唐朝名“白云寺”。又因龍山上有大小風穴洞,故俗稱“風穴寺”。
風穴寺是中原四大名寺之一。深山藏古寺,曲徑通幽處,真山真水,四時皆宜,是古寺常游不衰的主要原因。風穴寺是部史書,耐人讀她、品她、玩她,短短的一天時間,八大景也僅僅是“瀏覽”,想那七十二小景、幽靜、冬暖、夏涼等三十六福地還沒有仔細觀賞呢?據(jù)說我國著名作家李準八十年代曾在風穴寺里住了半年,寫出長篇小說《黃河冬流去》,為當代文學事業(yè)增添了無盡光彩,他在題詞中說道:“古寺有情留客住,老樹無語秀人忙”,可惜現(xiàn)在看不到這個文學巨星了,現(xiàn)今看來,竟也成了忘卻的紀念。
似乎每一個風景名勝都鑲嵌著段段美麗的傳說,每一個景點都有著今古傳奇故事。據(jù)寺中僧人介紹:風穴寺創(chuàng)建于北魏年間,距今有1400多年。在魏時,稱這里為“香積寺”,隋代則稱謂“千峰寺”,到了唐朝,又叫作“白云寺”,人們習慣稱叫“風穴寺”。說起“風穴寺”又有一說是:大唐年間,我國佛教發(fā)展到鼎盛,當?shù)赜腥怂奶庍x地建寺,但久選沒有中意的地方,后終于選到了一塊寶地。但正建之際,夜間忽然起了一陣大風,頓時,飛沙走石,鋪天蓋地,鬼哭狼嚎,人間不寧。說來也怪,第二天,人們驚奇地發(fā)現(xiàn),那些建寺的木料全部被旋到了現(xiàn)在這個地方,所以,就把寺建到這里了,所以說,“風穴寺”的說法也有一定道理。導游介紹,寺院隨著時代的滄桑,時盛時衰。鼎盛時為明代萬歷年間,寺有僧侶千余人,土地2000多畝,禪舍殿堂350多間,但到如今,“風穴寺”占地只有250多畝,現(xiàn)存殿閣房舍140多間,可謂今非昔比了!但寺中的六大珍品等稀奇文物確吸引著國內(nèi)外文人墨客、名人作家流連忘返。其中唐代的“七祖塔 ”、宋代大鐵鐘、金代中佛殿、元代羅漢殿、明代毗盧殿及漢白玉石佛,它們都具有較高的歷史和科學及藝術(shù)價值,為河南省內(nèi)保存比較完整的古建筑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