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一些“三線”時期建成的絕密軍事工程,已經褪去神秘的面紗,成為旅游景區和國防教育基地。魯山地下軍事指揮中心、航空展覽館等一些軍事工程,早已對外開放。全國其他地方一些與此相關的旅游項目,也被搞得風生水起。
魯山秘洞景區
秘洞
堅固的地面建筑上涂著綠色,和周圍連綿的青山渾然一體;大門兩側刻著“提高警惕,保衛祖國”的紅字,透著威嚴。
這是10月底的一天,許昌的張勝利等幾位驢友在秘洞景區看到的場景。
坐落在魯山縣四棵樹鄉的秘洞景區,原是1971年8月建成的可以遙控指揮全國的空軍地下軍事指揮中心。
該工程動用了兩個師的兵力,歷時三年半,耗資數億元。
據導游介紹,該工程主要有地面建筑、作戰洞、指揮洞和十幾公里外的通訊洞組成。作戰洞代號“604”,長400米,共有112個房間。指揮洞代號 “820”,當時,安裝有一部相當于10層樓的垂直電梯,后被部隊拆走。
張勝利看到,作戰洞出口處裝有密閉鉛防大門,有首長辦公室和休息室,由航空兵指揮室、技術情報室、水庫、發電機室等73個部分組成。墻壁是用消音、絕緣、防潮材料處理,可抗核打擊,不怕放毒、斷水、斷電等威脅。
通往指揮洞的這條暗道,是專為林彪修建的秘密通道。暗道內裝飾豪華,地板是大興安嶺的紅松木,壁毯、壁燈等裝飾一應俱全。
1989年9月,駐守在這里的部隊撤走,濟南軍區將其移交魯山縣人民政府,當地政府將其開發為秘洞景區。
2002年,石人山風景區管理處在此成立了秘洞管理局,對其進行經營管理。
航空展覽館
參觀完秘洞景區后,張勝利被浩大的地下工程所震撼。
其實,與其配套的還有一個軍事基地,那就是離此80公里遠的魯山飛機場。
而在當時,這里是一個戒備森嚴的備戰機場。現在,游客可以在此購票參觀,一睹亞洲最大的地
航空儲備中心的壯觀場景。
1968年3月,魯山飛機場及武漢軍區空軍魯山航修廠等配套工程在這里修建,許昌民兵團和河南省水利廳負責修建機場。
魯山飛機場建有兩座大型洞庫,1號洞庫長約2公里,可儲備幾百架軍用飛機;2號洞庫為首長專機庫,可停靠三叉戟大型飛機。兩洞相互連接,且有應急跑道連接主飛行跑道。這里還建有鐵路專用線,與焦枝鐵路連接。
現在,魯山飛機場已經成為空軍退役飛機的一個儲備中心,退役后還有一定使用價值的軍用飛機被運到這里。
1994年初,當地駐軍在這里建成了占地10萬平方米、規模居亞洲第一的航空展覽館。目前館內展出有殲擊機、轟炸機、直升機等16種機型的退役飛機,有以著名空軍戰斗英雄杜鳳瑞命名的“杜鳳瑞”號戰機、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常香玉捐贈的“香玉”號戰機、“美齡”號運輸機以及前蘇軍主戰坦克T-34、國產高炮、雷達、航空炸彈等武器裝備。
曾經的神秘
當年建造的那些絕密軍事工程,已經成為當地獨特的旅游資源,大部分已經對外開放。
上世紀60年代,中央決定在“三線”腹地建設第二個核原料工業基地,要求靠山進洞。1966年9月,中央選定在重慶涪陵白濤鎮的深山里建設816工程。
1967年,一支神秘的特種兵部隊秘密進駐這里。為修建該工程,整座大山被挖空,洞廳共9層高達79.6米,總長21公里,山體周圍共有大小19個洞口。位于8層的是二三十米高的核反應堆大廳,當年反應堆的支架依然存在。
洞體內廠房所在的洞深400米左右,頂部覆蓋層最厚達200米,可以預防100萬噸當量氫彈空中爆炸沖擊和1000磅炸彈直接命中攻擊,還能抵抗8級地震。
由于國際形勢變化,至1984年停建時,已完成85%的建筑工程、60%的安裝工程,投入資金達7.4億元。
2002年4月國防科工委下達解密令,816地下巨型核軍工洞得以面世。2010年4月份,816軍工洞體作為旅游景點對外開放。
如今,魯山秘洞景區、重慶涪陵816工程等已經成為國家3A級景區。
“三線”烙印
其他一些地方從中也發現了軍工遺址的旅游價值,正在借力開發。
濟源市531創意產業園項目,招商引資的帖子還在網上掛著。位于思禮鎮的531兵工廠,主要建筑依山而建,縱深5公里,呈長條形,建筑面積20余萬平方米,水電路等基礎設施齊備。
這個發于2012年的招商帖子中說,531兵工廠舊廠房至今保持完好,時代烙印鮮明,擬引資1億元,將其打造成十里軍工文化走廊和歷史文脈與城市生活有機結合、特色鮮明的創意產業園。
重慶市綦江區叢林鎮是我國“三線”軍工企業晉林機械廠的所在地,也是抗日戰爭時期國民政府航空委員會第二飛機制造廠所在地,曾生產了我國第一架軍用運輸機。
2003年,晉林機械廠全部遷出后,50多萬平方米的建筑物和街道、廠房、宿舍、學校、影院、籃球場等建筑被原汁原味地保存了下來。
現在,當地政府正在為“三線”建設旅游主題公園項目進行招商。
專家認為,這些“三線”時期建造的重要軍事工程,以旅游產品的形式對大眾開放,不但能增加當地收入,也成為不可多得的國防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