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問一個淄博人,淄博哪里的山最高、林最茂、景最美,很多人都會不約而同地回答“博山”。博山就是淄博人心中的天然氧吧和山水佳境。其實,不僅淄博人熟悉博山的美景,博山的風景在全國也具有一定的影響。2002年博山風景名勝區通過國務院評審批復,成為我市唯一一處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也是我市面積最大、自然和人文景觀最為豐富的風景區。
博山風景區規劃面積73平方公里,由魯山景區、原山景區、源泉景區、樵嶺前景區、五陽山景區、金牛山景區、白石洞景區、石門景區等八大景區組成,山、水、林、泉、洞集于一域,齊文化、孝文化、陶琉文化風采紛呈,素有魯中山水畫廊和生態高地的美譽。
秀美博山,景如其名。博山風景名勝區群山連綿,碧水環繞,靈山秀水掩映于林海之間,景色天成,蔚為大觀。坐落于博山風景區南部的魯山景區,主峰高聳千米,是淄博市第一高峰和山東省第四高峰,林莽縱橫,雄峰競秀。魯山北望就是全國聞名的原山景區,鳳凰山、禹王山、望魯山、薛家頂、如月湖五大景點交相輝映,齊長城遺址寫盡滄桑,茫茫石海天下奇觀,層巒疊翠,引人入勝。樵嶺前景區是我市成立最早的風景區,溶洞、淋漓湖、王母池給幾代淄博人都留下過深刻的印象。其它景區亦各有特色。不論是紅葉爛漫、林壑幽深的白石洞,山水相依、峰峭輾轉的五陽山,還是奇峰林立、絕壁高聳的石門,景素多樣,各有風情。
天地造化蘊萬象,青山綠水有知音。如果說山水峰谷是大自然的造化,那么為山水編織綠衣裳的就是許許多多為保護風景資源、綠化山川嘔心瀝血的播綠人。幾十年來,一代代風景區管理工作者、林業工作者和園林工作者前仆后繼、播撒綠色,把荒山變成了綠山,把幼苗培植成森林,把生態脆弱的北方山地打造成城市寶貴的生態資源。正因為有了樹、有了林,這一方山水才有了生機和靈氣。其實,從生態城市的角度講,風景名勝區不僅僅承載游覽功能,更是城市生態系統的重要環節,是實現大地園林化的重要基礎。魯山森林公園和原山森林公園作為博山風景區的核心景區,林木覆蓋面積30平方公里,植物品種達到500種以上,野生動物600種,鳥類119種,物種多樣性十分豐富,堪稱天然的植物園,是我市最集中的自然生態系統。除了自然資源以外,博山的人文名勝亦有美名。趙執信故居、孫廷全故居、焦裕祿故居坐落于此,顏文姜祠、駝禪寺、碧霞祠等古建筑數量眾多,齊長城遺跡十分豐富,特色民居和歷史村落也成為了博山景區的民俗特色。
為了按照統一規劃,科學合理地處理保護與發展的關系,把山景、水景、林景和人文景觀融合一體,打造森林環繞的美麗山城和具有文化內涵的綠色景區,風景區管理機構正在不斷健全規劃體系,探索更科學高效的管理機制,加強風景區的推介和宣傳,讓博山風景區的軟硬件建設真正達到國家級水平,把博山風景區打造成淄博的多彩名片。原標題:打造森林環繞“美麗山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