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老婆”燒雞是郟縣最具特色的地方風味名吃之一,它是由生長于劉山深處或汝河岸邊的散養柴雞,經過近十道工序處理,用特有的百年老湯,加入定量的生姜、花椒、茴香、香葉、草果等20多味調料,經文火慢煮而成,具有口味鮮美、肉爛骨酥、強身狀體、滋陰補腎的特點。百年來,深得世人喜愛,更因其純綠色、無污染,富含多種微量元素,成為今人餐桌上的主食和外出探親訪友、休閑旅游時的常帶食品。2002年,在縣政府組織開展的郟縣地方名吃評選活動中,獲燒雞類優質獎。
據考,“謝老婆”燒雞一開始叫謝氏燒雞,始創于清朝末年,創始人為謝長娃。謝氏系郟縣城關北街回民中的望族,世代都喜商,謝長娃的祖父、父親也長期從商。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前后郟縣連遭旱災,謝家的生意逐漸難做。此時已是青壯年的謝長娃把目光投向了投資小、見效快的燒雞加工生意上,打出了謝氏燒雞招牌。由于長期受到經商意識的熏陶,加上妻子趙(小雞)氏天資聰慧,很快謝氏燒雞在附近就小有名氣。光緒二十九(1903)年,郟縣實行“錢糧改章”,有數萬農民舉行罷耕斗爭,汝州直隸州知州親到郟縣處理此事,用飯期間,知縣呂相曾把謝氏燒雞推薦給他,他嘗后贊不絕口,頓時謝氏燒雞在汝郟地區名聲大噪。1944年日軍侵占郟縣城,為躲避日偽軍的不斷糾纏,謝長娃燒雞暫時停止經營。
解放后,謝長娃逐漸將謝氏燒雞的生意交與其子謝榮堂、兒媳馬花枝經營,青年時期的謝榮堂曾是一名軍人,天南地北的軍旅生涯使他有機會品嘗全國各地的風味小吃。服役結束后,他大膽吸收道口燒雞、北京烤鴨等制作工藝、口味特點,并參考大量的古代文獻資料,對謝氏燒雞的制作工藝、用料配方進行了不斷革新。經過謝榮堂夫婦近50年的試制、總結、改良,謝氏燒雞制作工藝日臻完善,口味更加鮮美,名氣越來越大,同時也無意間使人們對謝氏燒雞的稱謂發生了改變。
在以前,人們對已婚婦女本姓前冠以丈夫的姓后綴“氏”字。一開始人們稱馬花枝為謝馬氏,隨著時間的推移,謝馬氏年齡漸大,當地人都叫其“謝馬氏老婆”,后俗稱“謝老婆”。由于當時謝氏燒雞多由馬花枝出攤經營,謝氏燒雞的稱謂也因人們對馬花枝稱謂的改變而變為“謝老婆”燒雞了。
“謝老婆”燒雞生意的火爆,使郟縣燒雞經營行業中出現了一種奇怪的現象,賣燒雞的似乎一夜之間都變成了上年紀的婦女,且大多同馬花枝一樣愛戴白帽子、穿深色對襟短褂,推紅色箱式二輪車,以至于許多想吃“謝老婆”燒雞的人時常跑錯了地方,無奈馬花枝請人把自己的售雞車輛染成了黃色。“謝老婆”燒雞——一會兒等歇后語也逐漸流傳開開來。
20世紀90年代后期,謝榮堂的兒媳拜開音成為“謝老婆”燒雞的主要制作者,因其對燒雞制作特有的靈性,深得馬花枝的喜歡。經過幾年的實踐,她逐漸熟練掌握了“謝老婆”燒雞的制作技術,并首次根據現代人的需求,在煮雞用的調料中加入了強身壯體、滋陰補腎的成分。2002年馬花枝去世前,正式將“謝老婆”燒雞的制作經營權交由拜開音及其丈夫謝付軍繼承。
目前,“謝老婆”燒雞已遠銷廣東、新疆、陜西等省區及漢中、鄭州、平頂山等大中城市。2000年10月,“謝老婆”燒雞正式在國家工商總局進行了商標注冊。據謝付軍介紹,現在他正在準備擴大“謝老婆”燒雞的生產規模,籌備建立真空包裝生產線、增開連鎖店,力爭把先輩開創的事業做強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