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三門峽 >> 文化遺產 >> 文遺學術專欄 >> 瀏覽三門峽

我國古代喪葬制度與三門峽虢國墓地的昭穆之序

2013/12/10 17:19:37 點擊數: 【字體:


我國古代喪葬制度與三門峽虢國墓地的昭穆之序
三門峽虢國墓(資料圖片)


    摘要:我國古代喪葬制度的形成有一個從遠古的混沌簡單到繁瑣復雜的漫長歷史過程,西周、春秋時期已經形成了規整喪葬制度,三門峽虢國墓地的昭穆之序不僅反映了我國古代喪葬制度的復雜性,而且表明喪葬制度與族宗法制、家族制度的特殊關系。

  關鍵詞:喪葬制度  虢國墓地  昭穆之序

  一.  我國古代喪葬制度的形成

  喪葬制度是人類物質文明與精神文化發展的產物,以祖先崇拜為中心傳統信仰和以血緣關系為基礎的宗法制度氤氳化育出了內涵豐富中國古代的喪葬禮儀,同時獨具特色中國傳統制度又是宗法制度以及相關文化精神在死亡問題上的反映。

  遙遠人類社會初期,生產力水平低下,人們應對自然環境壓力的生存手段非常有限,人類的生存條件非常艱苦。與此相應,當人類的認識能力十分低下,情感活動簡單。在這種背景下,死人的埋葬方法"總括起來不外兩種,一種是把尸體銷毀,一種是保存起來。在早期,人們把尸體吃掉,或者隨便拋棄。"[1]大約從舊石器時代中期開始,人類已經對死者進行有意的埋葬了,這一方面固然是出于對自己集團的成員的關懷和眷戀死,更重要的是這一時期產生了靈魂不滅觀念和原始的宗教情感,他們認為,人死靈魂不滅,祖先的靈魂具有禍福本集團的神秘力量。因此,人們為了祈福避禍,便聚集起來為死者殯葬。喪葬意識與喪葬制度開始萌芽。

  新石器時代人類進入了母系氏族社會繁榮時期,生產力水平、認識能力、思維方式都有了新的升騰,靈魂不滅觀念日益強化,祖先崇拜明確確立,喪葬制度也隨之發生了變化。先民們按自己的信仰風俗,對死者遺體進行裝扮;根據"坐皆蹲踞"的生活習慣,折彎他的手足、使膝蓋碰著下顎、雙手托著面頰,弄成坐的姿態。然后用土把死者埋葬在居住區附近的氏族公共葬地。為了便于靈魂的進出,甚至在葬小孩子尸體的陶灌上面要開個小孔,作為靈魂的通道。

  進入文明社會后,喪葬制度受到高度重視,并進一步完善化。《左傳》成公十三年說:"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孔子在集結夏商周喪葬制度基礎上,提出治理國家應該特別看重"民、食、喪、祭"[2]四個件大事。其弟子曾子發揮孔子的喪葬思想說:"慎終追遠,民德歸厚。"[3](《論語學而》)"慎終"就是要正確慎重地對待的死亡人,突出的是喪葬之禮;''''''''追遠"就是在內心懷念已經逝去的人,繼承他的事業、思想和道德,強調的是祭祀。"民德歸厚"是要使人們的道德歸于淳厚,這是"慎終追遠"的目的。傳統喪葬制度長期運行,以及它與人們的信仰和心理上的深層次契合,再加之儒家和歷代統治集團大力推崇,就形成了中國古代的喪葬制度。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三門峽文化網 2008-07-25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