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商丘 >> 歷史傳說 >> 姓氏文化 >> 瀏覽商丘

湯——源于商湯名字的姓

2015/8/19 15:53:12 點擊數: 【字體:


    湯tāng——源于商湯名字的姓
湯——源于商湯名字的姓

    湯姓是子姓衍生的分支,源于商朝始祖成湯,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姓氏。

    據《史記·殷本紀》載,夏朝末年居住在黃河下游的商部落,始祖名契,是黃帝曾孫帝嚳之子,因輔佐禹治水有功,被帝舜封于商(在今河南商丘南),賜姓子氏,契傳14世至履,正值夏朝末代王夏桀統治時期。履字湯,又稱成湯,尊稱天乙,他即位后愛護民眾,施行仁政,深受人民擁戴,周圍一些小國也慕名前來歸附,因之勢力迅速擴大。與此相反,夏桀卻是個暴君,他竭盡民力,榨取民財,因之人民對他恨之入骨,諸侯們也不愿聽從他的號令。這時,履又得到了兩位賢臣伊尹、仲虺(huǐ)的輔助,如虎添翼,于是就順從民意,率領族人有計劃地討伐夏桀。他首先攻滅夏的屬國葛(在今河南寧陵北),接著又連續攻滅夏王朝在黃河下游的重要支柱韋(在今河南滑縣東南)、顧(在今河南范縣東南)、昆吾(在今河南濮陽縣境內)三個諸侯國,使夏朝處于正面受敵的地位,并停止對夏朝的貢納。經觀察,發現夏桀還有一定的號召力,又暫時恢復對夏的貢納。經觀察,發現夏桀還有一定的號召力,又暫時恢復對夏的貢納,同時加緊準備力量;待“九夷之師不起”、桀已陷于孤立時,即發動猛烈進攻,在鳴條(今河南封丘東)消滅夏軍主力,進而滅掉夏朝,建立了商朝。《詩·商頌·長發》對此歌頌道:“韋顧既伐,昆吾夏桀。”就是說韋國和顧國已被商王滅掉,挨到昆吾和夏桀也接續滅亡了。履的子孫中,有的以他的字“湯”為姓氏,就是湯氏。此即《姓氏尋源》所云:“湯,子姓,成湯之后。”有古籍說“湯”是謚號,湯氏系“以謚為氏”。南宋史學家鄭樵《通志·氏族略》說:“謚義起于周”,“夏商之前未有謚法,堯、舜、禹、湯皆名也。”

    湯姓形成時間,一般認為在商代。商王朝自湯10傳至盤庚,曾5次遷都:仲丁由亳遷囂(即隞,今河南鄭州);河亶甲由囂遷相(今河南內黃東南);祖乙遷于邢(即耿,在今河南溫縣東);南庚遷于奄(今山東曲阜);盤庚始遷于殷(今河南安陽小屯村一帶)。因此,湯氏在商代就遍布于中原地區。據廣東蕉嶺《湯氏族譜》載,湯姓有一支形成于秦代的宋國遺民中。宋國是周成王時所封的子姓諸侯國,建都今河南商丘南,開國君主是殷紂王的哥哥微子啟。微子啟死,其弟衍繼位,傳至末代君主偃,于公元前286年被齊、魏、楚聯合攻滅,子孫大多以國為氏,姓宋。偃的弟弟昌有個兒子叫隆,在秦始皇焚書坑儒時,畏禍,始以商朝始祖湯之名字為姓氏。湯隆的玄孫湯德新,漢文帝時自開封遷至晉陵(今江蘇常州),其子湯璋又徙居交趾(治所在今越南河內市西北)。此后直至隋代的700多年間,見于史書記載的湯姓人物僅有一個湯惠休。湯惠休是南朝宋詩人,初為僧,孝武帝令還俗,官至揚州刺史,當時頗有詩名。據《漳州府志》記載,唐初,陳政、陳元光父子奉命入閩開辟漳州,有湯姓將佐自光州固始(今屬河南)隨從前往,在福建定居。宋代,湯氏主要分布于今江蘇、浙江、江西、安徽、湖南、福建、四川等省。鄭樵說“宋,湯氏為著姓,望出中山(今河北定縣)、范陽(今河北涿縣)”。于此可見,湯氏在宋代不僅稱盛于江南,而且在北方也屬大姓。五代時南唐有秋浦(今安徽貴池)人殷崇義,李璟時官右仆射,國亡入宋,避宋太祖趙匡胤之父趙弘殷的名諱,改姓名為湯悅,這也為湯姓增加了新的屬員。明代,湯氏有遷入今廣東、廣西者。

    清朝康熙六十年(1721年),廣東人湯洪梅、湯簡英渡海入臺,居下淡水港,是為湯氏移居臺灣最早者。雍正、乾隆年間,又有湯氏入臺,如乾隆初年,湯姓人與傅、李、蔡3姓合墾于港東中里萬興莊。此后,粵、閩湯氏陸續有人移居臺灣。目前,湯姓在臺灣姓氏中排名第71位。

    為了進一步求發展,近代以來,有許多湯姓人遠涉重洋,徙居海外,開拓新的事業,現主要分布于亞洲(尤其是東南亞)、拉丁美洲、非洲、大洋洲一些國家。遷往海外者,大多是臺灣湯氏,正如《湯氏族譜》所說:“以后再由臺灣遷巴西、日本、毛里求斯、印尼、新加坡、泰國、東帝汶、澳洲等地。”

    五代后唐有嵐州刺史湯群。南宋有御史中丞知樞密院事湯鵬舉,宰相湯思退,學者湯千,畫家湯正仲。明代,有戲曲作家、文學家湯顯祖、著述較多,作品中對封建禮教和當時黑暗政治現象都進行了揭露和抨擊;明初有開國功臣湯和,因戰功累官征虜將軍,封信國公;嘉靖年間有都督僉事、廣東總兵官湯克寬,以屢破倭寇聞名當時;明末有琵琶演奏家湯應曾。清代,有理學家湯斌,官至工部尚書,著有《洛學篇》、《睢州志》等;畫家湯貽汾,擅畫山水,兼工行草書和詩;監察御史湯鵬,敢于言事,其詩文豪放,喜言軍國利害大事;學者湯球,專攻晉史,輯有九家《晉書》、九家《晉紀》等多種。近代有立憲派湯壽潛、湯化龍。現代有學者湯用彤,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專治哲學史,精于考訂;微生物學家湯飛凡,為沙眼病原體的發現人之一。于此可見,湯姓人才濟濟,對社會的文明與進步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湯姓在當今按人口多少排次序的中華姓氏中排名第90位,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0.19%,分布很廣,以福建、湖南、江蘇、湖北較多,這4省湯姓約占全國漢族湯姓人口的56%。湯姓不僅是漢族大姓,而且也是一些少數民族所使用的姓氏。例如:世居沈陽的清滿洲人有湯姓;今滿、侗、蒙古、土家、臺灣土著等民族也都有湯姓。作者:謝鈞祥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印象河南網
0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