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 >> 許昌 >> 文化遺產 >> 文遺賞析 >> 瀏覽許昌

中國禹州鈞瓷

2012/5/11 15:05:39 點擊數: 【字體:


    禹州,地處中原,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是一座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素有“夏都”、“鈞都”、“藥都”之稱。因大禹治水受封于此而得名“ 大禹之州” 。禹之子啟,在此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國夏朝,因此,禹州又有“華夏第一都”之譽。在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禹州曾涌現出法家代表韓非、雜家鼻祖呂不韋、政論家晁錯、軍事家張良、三度臨朝輔佐五帝的褚蒜子、曹操謀士郭嘉,首創行書劉德升、百代畫圣吳道子、書法大家褚遂良、五朝元老馬文升等眾多歷史名人,境內名勝古跡星羅棋布。國寶鈞瓷就誕生在這片厚重的熱土之上。
    一、起源

    禹州陶瓷生產歷史悠久。早在仰韶文化時期,就有相當成熟的彩陶制作工藝。唐代中期,禹州已經成為我國重要的陶瓷生產基地之一。境內的萇莊窯、神垕窯以及鈞臺窯生產的各種色釉瓷器,天真爛漫、富有情趣。其中有一種黑釉帶乳白色或白色中呈現藍白流紋、斑塊的花瓷,世人稱為“唐鈞”,因在夏啟開國大典的鈞臺之地燒造,而得名鈞瓷。
   
    二、鼎盛
 
  
    北宋時期,禹州已經成為北方重要的制瓷業中心。境內瓷窯遍布城鄉,所生產的瓷器型制繁多,工藝精湛,端莊古樸、渾厚大氣,胎實釉活,精美絕倫。

    宋徽宗把鈞瓷欽定為御用品種,并設官窯燒造,每年精選珍品入宮,其余全部砸 碎深 埋,民間不得使用,因此,鈞瓷傳世珍品極少。就有了“黃金有價鈞無價”、“縱有家財萬貫,不如鈞瓷一片”之說。鈞窯被后世譽為鈞、汝、官、哥、定五大名窯之一,迎來了鈞瓷歷史上的鼎盛時期。

    嗣后,經過 各個 歷史時期的不斷創新發展,時至今日, 禹州鈞瓷譽滿全球 。

    三、燒制

    鈞瓷燒制工藝復雜。從選料到燒成,自古就有“七十二道工序”之說,無論哪道工序稍有不慎便前功盡棄,加之燒制極其復雜嚴格,這是鈞瓷珍品率極低的重要原因。因此,鈞瓷燒造“十窯九不成”。

    禹州市西部山區,盛產瓷土、釉料,通過測試,除常規數據外,還含有40多種微量元素。煤炭和木材天然的制瓷燃料儲量豐富。再加上潁河水的浸潤和滋養,這是鈞瓷在這里發生、發展、延續千余年而不衰的得天獨厚的先決條件。

    鈞瓷的成型技術早在唐代都已經相當成熟,釉則用多種原料配制,并對一件器物多次施釉,采用點、抹、涂、灑的技法,釉斑灑脫,變化萬千。

    到了宋代,鈞瓷工藝日臻完善。特別是銅紅釉的成功運用,使鈞瓷燒造工藝實現重大突破,在我國陶瓷發展史上是一項重大貢獻。

    建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鈞瓷燒制工藝又有新的發展,燃料從柴、煤到液化氣、天然氣燒制。新設備、新技術、新工藝層出不窮,新造型、新裝飾、新品種創新不斷,鈞瓷的成品率、珍品率明顯提高。

    四、窯變

    鈞瓷的窯變是指在燒制過程中所產生的不能人為控制的釉面色彩、色斑、紋路、釉畫、肌理等特殊藝術效果。

    它的形成與鈞窯獨特的本土原料、配釉、施釉、燒成等工藝有密切的關系。特別是最先引入氧化銅的氧化物作為主要呈色元素巧妙篩選配比、精細加工,分層施釉,加上多次氧化還原、高溫、急冷卻等復雜的燒造,使 鈞瓷 釉面產生了神奇的窯變現象。

    鈞瓷窯變現象具體表現在五彩斑斕的色彩,如脂似玉的質地,自然玄妙的紋路、色斑、色線,或聚或散,或急或緩。最為神奇的是釉畫,意象豐富,鬼斧神工,奇妙無比,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增強了藝術的感染力,使鈞瓷升華到具有純粹審美價值的藝術品高度。

    “入窯一色,出窯萬彩”的窯變打破了中國唐代以來高溫瓷單一釉色格局,開啟了陶瓷史上彩釉瓷的先河,瑰麗、豐富、神奇、靈動的美,形成了博大精深的鈞瓷文化。

    五、鑒賞

    鈞瓷藝術體現出傳統華夏美學思想。以儒家文化為基礎兼老莊、禪學等審美意識。突出天人合一”、“道法自然”,重視集體情感志趣,但又不失個性與靈性。創作主題中庸和諧,造型端莊、穩健,表現形式多樣。

    鈞瓷之美表現在造型、釉色、質地、紋路、、意境、音質等方面。

    鈞瓷造型嚴謹穩健、或自由大氣,或清新高雅,或端莊古樸,渾厚大氣,或形象或具象, 風格多元, 各具形態。

    鈞瓷的自然窯變,青如藍天,紅如海棠、胭脂、雞血、玫瑰、朱砂、火焰;紫如茄皮、葡萄、丁香,綠如蔥翠、鸚哥等豐富的色彩變化把陶瓷釉裝飾美學價值推向極致。 其窯變,千變萬化,形成了一幅幅神奇的圖畫,意象豐富,回味無窮。如旭日東升,高山云霧,峽谷飛瀑,伯牙撫琴等等。名人曾用 “ 雨過天晴泛紅霞,夕陽紫翠忽成嵐 ”、“ 峽谷飛瀑菟絲縷 ,窯變奇景天外天 ” 等來形容鈞 瓷釉畫所 形成的意象和令人沉醉的意境。

    鈞瓷的質地包括胎質和釉質,鈞瓷的釉質好的如脂似玉,宛若彩霞,晶瑩剔透,軟潤滑膩,。由于鈞瓷釉面在煅燒過程中開裂、熔化、流動、沉積、結晶、拉絲、分相等變化,使鈞瓷表面出現多種奇妙美麗的紋路,如蚯蚓走泥紋、冰片紋、菟絲紋、魚子紋等。冰片紋開片之聲清脆悅耳 有詩曰 :“展卷當受益,賞鈞眼更新。夜深人靜時,開片亦驚心。”

    六、名窯

    禹州境內發現的古窯遺址多達140多處,其中的宋代古窯遺址就達40多處。宋初鈞窯中,其形狀多為饅頭狀,依土崖而建。 劉莊窯鈞瓷 不但造型規整,更重要的是釉質細潤,其中一件鈞瓷盒,胎釉總厚度不足1.8毫米,足見制作之精良。 釉色艷麗,窯變自然,是其它窯口所難見。

    鈞臺窯在成為官窯以前已經是唐宋時期一個很重要的窯廠,制作精良,品種豐富,宋徽宗選中后,被宮廷壟斷。官窯獨特的雙火膛窯爐結構,既易于溫度的升高,又解決了燒成中的氣氛控制問題。現存的長方形雙乳狀火膛窯爐,為中外陶瓷窯爐所罕見。

    著名的扒村窯屬磁州窯系,它保持了以燒制白地黑花瓷為主的特征,兼燒鈞瓷,富有鄉土氣息和民間色彩,其精湛的燒制技藝中外馳名,是宋代瓷窯中的佼佼者。

    建國后,禹州市創建的國營瓷廠、鈞美一廠、鈞美二廠,對鈞瓷的發展,產生了很大影響。尤其改革開放以來,禹州市委、市政府實施名牌和精品戰略,鈞瓷文化和產業快速、健康發展,形成了以名牌鈞瓷廠家為龍頭的上百家鈞瓷生產企業。產品享譽海內外,遠銷世界各地,倍受各界人士的喜愛與贊揚。

    禹州市鈞瓷研究所是市政府成立的鈞瓷研究生產機構,依托國家級重點文物宋鈞官窯遺址,逐漸發展成為集科技、博物、文化為一體的禹州文化窗口。為行業的健康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拉動了鈞瓷行業的整體提升。

    中國美術家協會韓美林鈞瓷研究室引領鈞瓷的時代潮流,對鈞瓷的創新、發展起了引導作用。

    孔家鈞窯、榮昌鈞瓷坊、星航鈞窯、神州鈞窯、金堂鈞窯、御鈞齋鈞窯、楊志鈞窯、苗家鈞窯、劉家鈞窯、王府鈞窯、韓冬藝術工作室、金陽鈞窯、尹家鈞窯都是規模較大的鈞瓷生產企業,為鈞瓷文化和產業的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七、名家

    禹州市鈞瓷名家輩出,各類省級以上大師有百余名。

    藝術大家韓美林對鈞瓷情有獨鐘,他數次來到禹州,指導鈞瓷的研發和創新以及鈞瓷的發展走向,設計了一大批新穎的造型。創作的鈞瓷在中國美術館展出,使鈞瓷走進中國最高藝術殿堂。

    河南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趙青云,于1974年發掘鈞臺窯,著有《鈞窯》等著作論文,在國內外陶瓷界產生了巨大影響。

    原禹州市文管所所長教之忠,被稱為禹州的活字典,尤其是對鈞瓷歷史考古、文化整理、陶瓷民俗等方面深有研究,對鈞瓷的發展,功不可沒。

    苗錫錦的《鈞瓷志》,是禹州市第一本系統論述鈞瓷的書籍,影響深遠。

    已故鈞藝大家盧廣東、劉富安、晉佩章被公認為近當代鈞瓷的代表人物

    國家級大師楊志、孔相卿,創新人物張金偉、韓冬、公羊、冀德強、,都為鈞瓷的繁榮和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任星航、趙學仁、閆夫立、 苗峰偉 、劉建軍、苗長強、晉曉瞳、李欣營、許海軍、丁建中、楊國政、王金合、付清臣、尹建中苗見旭、李海峰、郝文奇等一大批鈞瓷界的優秀代表,正在為鈞瓷事業的發展,躬耕前行。

    八、名品

    上世紀五十年代以來,鈞瓷佳作名品不斷。《寒鴉歸林》掛盤,窯變自然,釉畫生動。著名作家姚雪垠作詩贊曰:出窯一幅元人畫,寒鴉歸林返暮鴉,晚靄微茫潭影靜,殘陽一抹淡流霞。為祝賀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成立,河南省政府向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贈送鈞瓷珍品“豫象送寶”。整件禮品由墩、座、瓶三部分組成,總高1997毫米,寓意1997年香港回歸。象征河南、香港兩地同胞攜手共時,蘊含“子歸母懷”的深意。

    鈞瓷國禮國藏不計其數。天地人系列“祥瑞瓶”、“乾坤瓶”、“華夏瓶”連續三年被指定為博鰲亞洲論壇的國禮,《豐尊》、《海晏鼎》、《象天鼎》、《珠聯璧合》連續四年被選定為東盟博覽會的國禮。“玉龍騰飛”被選為云南世博會國禮。 2010年上海世博會上鈞瓷再次大展風采。

    九、發展

    鈞瓷經過歷史的淘洗,依然絢麗奪目,充滿魅力。新中國成立以后,黨和政府高度重視民族文化遺產的保護,鈞瓷得以快速發展。90年代,禹州市委、市政府在宋鈞官遺址保護區建立宋鈞官窯遺址博物館,成立了禹州市鈞瓷研究所。1996年,舉辦中國鈞瓷(香港)國際研討會及珍品展。1999年,國家郵政局發行了《中國陶瓷—鈞窯瓷器》特種郵票,鈞瓷以郵票為載體走出國門。

    進入二十一世紀,鈞瓷的發展又迎來了嶄新的發展階段。從2004年開始,禹州市每年舉辦一屆 “鈞瓷文化藝術節”,通過藝術節弘揚光大鈞瓷文化。2005年成功舉辦鈞窯國際學術研討會。2006年,禹州市被命名為“中國陶瓷文化之鄉”。2007年,成立鈞瓷發展委員會,加強了新時期鈞瓷文化產業的組織領導。2008年,禹州市被河南省確定為文化改革發展試驗區,確立了以鈞瓷文化為主線,以神垕保護開發和鈞瓷產業相結合,建設鈞瓷文化旅游試驗區的目標。2009年,鈞瓷獲得了國家原產地域產品保護。現在鈞瓷燒制技藝已經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舉辦了香港鈞瓷珍品展、東京鈞瓷珍品展、上海世博展、鈞瓷寶島行等活動。鈞瓷這一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將在世界陶瓷藝術史上寫下輝煌篇章。(原標題:中國鈞瓷)
 

責任編輯:佚名文章來源:本站原創
0
下一條:賞任星航鈞瓷作品上一條:鈞瓷賞析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