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畫走的是商業路線
“不少人買牡丹畫就為了圖喜慶富貴。”郭玉燦說,平樂牡丹畫就迎合了大多數人的這一需求,花大而艷。遍覽平樂牡丹畫,鮮見花與人物、山水的結合;畫作上的題詞,也以“花開富貴”、“吉祥如意”居多,精品少,商品氣息較濃。
與郭耐凡、郭艷霞不同,畫師馮建軍的牡丹畫清新淡雅、富貴華麗,以花瓣層次的細膩描摹為主。馮建軍從小就喜愛丹青,他臨摹的芥子園畫譜中,花草、山石、人物惟妙惟肖。雖沒有經過專業藝術學習,但他堅持自己的牡丹畫不能隨大流。
“我畫一幅畫的時候可能別人就能畫出三四幅”,馮建軍對細微的描摹使得他的成作時間比其他人都長,不過馮建軍倒不擔心自己的慢動作會對收入有影響,正是他獨特的清新風格,為他帶來不少顧客,一幅四尺的牡丹畫能賣到500元。
郭玉燦說,目前村里缺少的就是馮建軍式的畫師。
作為一級美術師,郭肖偉也可以畫出不同風格、不同構圖特色、不同檔次的牡丹畫,以適應市場上不同消費人群和文化人群的需要。然而這一點能力,卻是多數平樂牡丹畫人可望而不可即的。單一的內容,單一的風格,如何適應多樣化的市場需求,縈繞在平樂牡丹畫師及創業者的心頭。
每逢雙休日,以王繡、文柳川等為代表的10余名洛陽知名畫家,都會抽出一天時間進村對村民們進行牡丹畫授課、輔導、講座和點評。
在中國平樂牡丹畫創意園區(以下簡稱“創意園區”),已有部分畫室開門營業,同樣是色艷花大的牡丹畫,不同人有不同的價錢。郭玉燦說,雖然每個人有自己的風格,但是畫師學習畫牡丹主要以自學、臨摹為主,自行創作的很少。再加上指導的老師相同,很難避免雷同的畫作。
●○參加展銷會最擔心賠本
在創意園區中,開門營業的幾家牡丹畫創作室,大多數主人是女畫師。
郭耐凡已經獲得了河南省美協花鳥畫藝委員會和洛陽市美術協會評定的一級畫師資格,畫牡丹畫已經20余年,她的畫僅上個月就賣了近6000元錢。郭艷霞也是村里較出色的女畫師,現在收了幾名徒弟,畫室也經營得有聲有色。
村里近800名畫師中,女畫師就占到80%。郭玉燦說,村里的男人們大多數都要掙錢,閑下來的女人們就成了學習牡丹畫的主力,“閑著還不如學學畫掙點錢”。另一個原因是,女畫師的性格都較為沉穩,能夠耐得住性子進行長期的練習。
郭艷霞的個人畫室就在創意園正門不遠,除了外出推廣外,畫室在創意園區的位置對收入也有影響,畫室位置不好,一個月甚至賣不出一幅畫。
郭耐凡說,現在畫已經能慢慢賣上價錢,最大的困難就是平時的學習,如果不提高技術,自己的畫很快就會落在別人后面。她自己買來書,堅持每天學習,但主要的作品還是靠自學,有洛陽的畫家來了,就趕快去讓畫家幫自己指導。
如今在平樂村,上至80歲的老人,下至7歲的孩子,都會學習畫牡丹,平樂牡丹畫村的發展在郭玉燦看來,還處在初級階段,他的最終目標就是讓平樂牡丹畫能夠走出國門,讓更多人認識。
郭艷霞說,每次隨市里或縣里組織的隊伍去全國各地參加展銷會,最擔心“賠本兒”。好在攤位上都不用花錢,才能賺一些。北京、上海等地的展銷會,攤位費動輒高達五六千元,多數只有兩三天時間。如果要自己花錢去展銷會,她根本不會考慮。
“牡丹花會快到了,很希望能夠在花會期間到洛陽多做幾次展銷。”郭玉燦說,稍微大型一些的展銷會,僅憑村里和畫師個人根本不能夠承擔,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
●○小農意識制約農民牡丹畫發展
文柳川從2008年至今,一直擔任著平樂牡丹畫家的義務指導老師。對平樂牡丹畫目前的發展狀態,他也很擔心。
平樂牡丹畫慢慢有了名氣之后,看到村民都靠賣畫掙了不少錢,大批人跟風學習畫牡丹。這就導致了現在平樂牡丹畫很大一部分變成了賺錢的“產品”。
照這樣發展下去,文柳川覺得是畫家們對自己不負責任,“小農意識不能太濃,畫作品就得把它當成藝術品,而不能純粹當做商品,純粹用畫來換錢,就壞了”。
“可以不賣,但要認真”是文柳川對這些農民畫家的期望。
“平樂牡丹畫剛起步,要完全走上市場化運作還有點早。”文柳川說,因此還需要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多建立獎勵機制,鼓勵農民畫家多創作。
文柳川自己也對平樂村傾注了大量心血,他希望農民畫能走上一條良性發展道路。要畫好牡丹畫,理論、書法、工筆、寫意、素描、寫生,哪個環節都不能少,一旦缺少,創作走到某個時期之后很容易停滯不前。
農民畫家“底子”薄弱,多以自學為主,文柳川認為,當務之急就是從基礎上對農民畫家進行系統培訓。目前,文柳川正在籌備進修班,讓平樂村的部分農民畫家能夠到洛陽進修。通過和洛陽師范學院美術學院聯合,并聘請畫家對他們進行系統指導,進行為期一年的基礎知識“充電”。
平樂村本身有著厚重的文化底蘊,村民對牡丹畫的喜愛也影響著一批年輕人。目前村里有20余名在全國各地的美術學院學習的大學生,文柳川說,這些人是平樂牡丹畫村新的希望。
除了進行系統的進修學習,文柳川也建議所有的農民畫家都不應該故步自封,而應從頭學習,“不能僅僅看到收益,應將眼光放長遠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