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活著的我們,繼續吧。
徐玉諾,1894年11月5日誕生于魯山縣徐營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小名建知,大名言信,字玉諾。
這個農民的兒子,有幸受到舊式和新式兩種教育,更其有幸者,是趕上了五四文學革命的浪潮。
1921年初,徐玉諾以小說《良心》步入文壇,成為那涌動的文學革命浪潮的浪花一朵。
那是他文思噴發的年代,小說和新詩創作俱多有建樹。茅盾主編《中國新文學大系·小說一集》,收入徐玉諾的小說《一只破鞋》和《祖父的故事》。
他的新詩創作更為引人注目。朱自清主編《中國新文學大系·詩集》中,選了他的詩10首。同集中,胡適獲選9首,劉半農8首,沈尹默1首,魯迅3首,田漢5首。徐玉諾為入選最多者。
徐玉諾為中原作家中原詩人里,屹立在中國新文學大系中的第一人。
1922年6月,文學研究會同人朱自清、周作人、俞平伯、徐玉諾、郭紹虞、葉紹鈞、劉延陵、鄭振鐸等出版詩合集《雪朝》,為中國出版史上公開出版的第一本新詩合集。
同年8月,徐玉諾出版個人詩集《將來之花園》,為中國出版史上繼胡適《嘗試集》、郭沫若《女神》等之后,公開出版的第八本新詩個人詩集。
1925年4月,文學研究會朱自清、徐玉諾、俞平伯等29人,又出版詩合集《眷顧》。
此外,徐玉諾尚有已發表未輯印成冊的新詩百余首,散文詩數十篇。
由此可以判定,徐玉諾為中國新詩創作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
徐玉諾的詩作,在當年影響廣泛好評如潮。王任叔、葉紹鈞、鄭振鐸、聞一多等對其詩均有甚高的評價。瞿秋白在其文章中引用了徐玉諾的《問鞋匠》,并饒有興味地續了個激勵的結尾。聞一多認為,《將來之花園》或可與《繁星》比肩。
徐玉諾為五四新文學燦爛星空中閃亮的一顆星辰。
三十年代,這顆閃亮的星辰在新文學的星空中幾乎消失。以至于魯迅不知道他在哪里。茅盾不知道他是否尚在人間。
如葉紹鈞在萬言評論《玉諾的詩》中所說:“他不以作詩當一回事,像獵人搜尋野獸一樣,當感覺強烈、情緒興奮的時候,他不期然地寫了。”他也沒有把出小說集當一回事,魯迅曾想將徐玉諾發表的20余篇小說輯印成冊為之作序,托孫伏元向徐玉諾轉達此意,他竟婉拒。此事作罷,作罷也就作罷。他沒有把名當一回事,他對世俗甚少考量。他是自然之子。
如他擁入革命浪潮的《良心》所示,徐玉諾始終以良心為人為文處世,在黑暗的中國始終追尋光明,參加學運,宣傳抗日,教書育人,他教了25年書就換了50個地方,足跡遍及東北、東南、華東、中原各地。他依然在人間為《將來之花園》奔走呼號。
新中國成立的1949年10月1日,徐玉諾作《痛快獨唱》詩,可以想象詩人面對晴空放聲朗誦的痛快情景。
1950年春徐玉諾到河南省文聯工作,重新開始寫作,積極參與戲曲改革,有小說集《朱家墳夜話》出版。
1958年4月9日因病逝世,享年64歲。
這個大真大善大美之人,這個自然之子,回歸了自然。
徐玉諾在《將來之花園》中寫道:我坐在輕松松的草園里/慢慢地把破布一般折疊著的夢開展/這就是我的工作呵/我細細心心地把我心中更美麗更新鮮/更適合于我們的花紋組在上邊/預備著……后來……/這就是小孩子們的花園。
讓活著的我們,繼續吧。□南丁【原標題:燦爛星空中閃亮的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