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詩化”革新的深化者——賀鑄(6)

2013/8/16 11:01:50 點擊數: 【字體:

誘惑、投身到大自然懷抱之中的心胸,則與蘇軾的“超逸曠達”神似。

  其次,賀鑄詠古詠史的詞作有7首之多,即:《陽羨歌》、《凌歊》、《臺城游》、《玉京秋》、《水調歌頭》(彼美吳姝唱)、《天門謠》、《將進酒》等。這類題材詞作的數量甚至大大超過蘇軾。沒有“詩化”的自覺意識,沒有充沛浩然的蓄積“氣勢”,這樣的創作成就是很難想象的。以《凌歊》為例:

  控滄江,排青嶂,燕臺涼。駐彩仗,樂未渠央。巖花磴蔓,妒千門、珠翠倚新妝。舞閑歌悄,恨風流、不管余香。 繁華夢,驚俄頃;佳麗地,指蒼茫。寄一笑、何與興亡!賴使君、相對兩胡床。緩調清管,更為儂、三弄斜陽。

    此詞為登臨懷古之作。詞人登上凌歊臺,面對永遠不變的滾滾流逝的長江和聳立江邊的巍峨青山,對比足下荒涼破敗的六朝古跡,古今盛衰興亡之悲慨油然而生。當年,這里也曾經是“彩仗”招揚、“珠翠”滿目、“千門”羅列、載歌載舞的尋歡作樂的場所,幾曾何時已經變作眼前“巖花蹬蔓”的荒涼蕭條和“舞閑歌悄”的寂寞冷清。“風流”已逝,繁華不再,古今滄桑,物是人非,這種巨大的歷史更變引起了詞人沉重的嘆息。六朝至今,仿佛只有匆匆的頃刻時間,詞人佇立在凌歊臺上,思緒紛紛。“寄一笑”,由嘆古轉入自身,與其說是詠史的頓悟,還不如說是平日失意郁憤蓄積的借題發揮。詞人故作超脫,既然古今如夢,變化無常,自己又何苦執著追求?歷史的滄桑巨變與己身功業未就的悲傷,只化作淡淡的“一笑”。所以,詞人想超拔出去,過那種“量船載酒”的瀟灑自在生活,與友人知音相對,清管三弄,寄托情懷。“昔人詠古詠物,隱然只是詠懷”。賀鑄詠嘆古跡,立足點卻是現實與自身。六朝的盛衰更變為現實提供了一些什么?自己于其間又能有何作為?是詞人所關心與焦慮的問題。在“驚俄頃”之余,詞人當然更加為自己的歲月流逝、事業無成而焦急。這一切卻都隱含在字里行間,由讀者自己去品味,作品在豪邁奔放中不失含蓄沉著。焦慮之余,卻化作無奈,變為故作超脫,全詞也從歷史悲劇轉入到個人悲劇。全詞從古到今,從歷史到個人,一氣貫注,連轉而下,其行文氣勢深沉剛健。詞中不乏秾麗的色彩,凄楚的色調,卻全部被行文的氣勢熔鑄到蒼涼悲慨的基調中,組成一個渾然整體。北宋文人登臨古跡也會形諸吟詠,然多數發之于詩。李之儀跋賀鑄此詞說:“凌歊臺表見江左,異時詞人墨客,形容藻繪,多發于詩,而樂府之傳則未聞也。”賀鑄此詞在當時同題歌詠中是獨一無二的。

  再讀一首《臺城游·水調歌頭》:

  南國本瀟灑,六代浸豪奢。臺城游冶,襞箋能賦屬宮娃。云觀登臨清夏,璧月留連長夜,吟醉送年華。回首飛鴛瓦,卻羨井中蛙。 訪烏衣,成白社,不容車。舊時王謝,堂前雙燕過誰家?樓外河橫斗掛,淮上潮平霜下,檣影落寒沙。商女篷窗罅,猶唱后庭花。

    吟詠六朝古跡,是唐宋人詩歌中經常出現的一個題材,但在北宋詞中并不多見。賀鑄之前只有張昇《離亭燕》、王安石《桂枝香》等寥寥幾首,賀鑄此詞可與張昇、王安石鼎足而三。六朝走馬燈似的朝代更換,給后人留下了許多值得思索的問題。總結歷史經驗教訓,后人一致認為六代帝王都是由于荒淫奢侈亡國。唐宋人的詩詞,也都是從這個角度入手懷古感今的。賀鑄此詞上闋以陳后主奢靡生活為吟詠對象,將他豪華奢麗的生活與淪為階下囚的悲慘結局作對比,警示后人。下闋從懷古回到現實。眼前古跡歷歷可尋,然六朝沉痛的教訓似乎已經完全被時人所忘記,秦淮河旁,商女再度唱起了《玉樹后庭花》之類的亡國靡靡之音。這正是詞人所關注與焦慮的,也是此詞創作的意圖之所在。北宋后期,帝王生活愈益奢華,賀鑄詠史,便是對現實有感而發。《凌歊》懷古,因登臨流覽引起,故重在寫景;《臺城游》懷古則因故都引發,故重在寫事。側重點不同,卻有異曲同工之妙。

  從詞作的風貌來說,“浩然之氣不可屈”之作更接近蘇軾。無論是取景,還是抒情,均能得蘇軾詞之神韻。賀鑄的《天門謠》,與前文例舉的李之儀所作同時:

  牛渚天門險,限南北、七雄豪占。清霧斂,與閑人登覽。 待月上潮平波滟滟,塞管輕吹新阿濫。風滿檻,歷歷數、西州更點。

  賀鑄另有《娥眉亭記》,言采石鎮臨江有牛渚磯,“磯上絕壁嵌空,與天門相直”,“狀如娥眉”。開篇寫登臨所見,突出牛渚、天門險峻無比的獨特風光。長江天險,自古豪杰必爭之地,詞人以“七雄豪占”一筆帶過,既為所詠之景灌注了厚實的歷史內涵,又從側面烘托了此地陡峭崢嶸的風貌。當輕霧散盡,游人從容不迫地登臨游覽,以極閑暇、極恬靜的心境面對如此險峻、且有過驚天動地歷史的景色風物,其中蘊涵著一段斗轉星移的歷史滄桑更變,襯托出今日的太平盛世,及百姓的安居樂業。下闋沿著這種思路繼續發展,寫在這種極度閑暇的心境中的所見所聞。天塹長江也是波光粼粼,變得祥和寧靜,襯托出一輪圓潤的明月冉冉升起。塞管輕吹,更點遙聞,只能使今夜顯得更加靜謐安詳。以這樣的心態去觀賞險峻的風光,并不隨之心潮澎湃激蕩,這在古人的覽景之作中也比較少見。李之儀上述之《天門謠》乃次其韻者,兩首詞從內容到風格都十分近似。

  賀鑄致仕后一度寓居及來往于毘陵(常州)、蘇杭等地,借江南的山水消解不得志的痛苦。他所選擇入詞的景物,大都是壯麗開闊的。《荊溪詠》上闋詠毘陵景物說:“南岳去天才尺五,荊溪笠澤相吞吐。十日一風仍再雨,宜禾黍。秋成處處宜禾黍。”南岳之峻拔,荊溪、笠澤之壯闊,共同構成視野開闊、氣象非凡的畫面。又,其《漁家傲》詠杭州景色說:“嘯度萬松千步嶺,錢湖門外非塵境。見底碧漪如眼凈。嵐光映,鏡屏百曲新磨瑩。”其《菱花怨》詠旅途之景物云:“疊鼓嘲喧,彩旗揮霍,蘋汀薄晚。”其《宴齊云》詠蘇州繁麗云:“境跨三千里,樓近尺五天。碧鴛鴦瓦晝生煙,未信西山臺觀、壓當年。”凡此種種,取景皆從大處落筆,完全從“花間”的狹小空間走出,給人以“大氣包舉”之感。同時也成為蘇軾詞之后“詩化”革新的最好承繼者。

  三、風姿多彩《東山詞》

  以氣行文,不僅僅能鑄就陽剛壯美的風格,柔婉纏綿的作品其間同樣有行文氣勢存在。《文心雕龍·定勢》說:“然文之任勢,勢有剛柔,不必壯言慷慨,乃稱勢也。”當賀鑄心中所蓄積的是柔腸寸斷的婉約之情感時,作品當然呈現出另一番風貌。張耒《東山詞序》的概括,典型地說明了賀鑄以氣行文給時人留下的深刻印象。張云:“是所謂滿心而發,肆口而成,雖欲已焉而不得者。若其粉澤之工,則其才之所至,亦不自知。夫其盛麗如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北宋詞史》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鬼頭”賀鑄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