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挑的身材,干練的短發,一身戎裝,行如風,站如松,2月7日晚,央視2013年春晚最后一次彩排,李玉剛一曲婉轉的《嫦娥》唱罷,神九航天員劉洋和景海鵬、劉旺等出現在舞臺上,臉上綻放著如陽光般和煦燦爛的笑容。
“我不是嫦娥,但是我比嫦娥幸運,幾代航天人把我們送上太空,在我們圓滿完成任務后大家又用雙手把我們接回了祖國,接回了家。”在全國觀眾面前,劉洋語氣謙虛,又充滿自豪。
2013年2月1日,中國青年網記者在“2012中華兒女年度人物”頒獎典禮上看到的劉洋,臉上笑容同樣。2012年6月18日,當“神舟九號”成功實現與“天宮一號”的手動對接時,這個笑容就通過視頻信號,綻放在全國乃至全世界人民的眼前。
“雖然是由我們來領取‘2012中華兒女年度人物’團體這個獎項,但這個榮譽不僅僅屬于我們三個,它是屬于我們全體航天人的,屬于對我們國家航天事業支持和關注的大家。”1月29日,劉洋在接受中國青年網記者采訪時,用平靜而不失激情的聲音,訴說著作為航天人的堅守擔當和對未來的期盼,“在我們國家大發展的時代里,祝福青年朋友們能有更大的舞臺,實現自己的‘中國夢’。”
拼搏,從女飛行員到“太空玫瑰”
“橫下一條心,拼搏干一場,一切為載人,再創新輝煌。”位于北京海淀區的北京航天城里,有這樣一條橫幅。四句話,20個字,中國航天人的忘我奉獻已經淋漓盡致地展現在眼前。
劉洋,作為許許多多為航天事業揮灑汗水的航天人之一,有些特別。她是我國第一位飛天女航天員,是名符其實的“太空玫瑰”。
“我是1997年招飛入伍的,當時我們國家空軍大發展,我趕上了我們國家招收新中國第七批女飛行員,幸運地一路過關斬將,當選了第七批女飛行員。2009年,又是因為國家的發展、時代的進步,我們國家開始選拔第一批女航天員,也就是國家的第二批航天員,我又幸運地一路過關斬將,成為新中國第一批女航天員。2012年,因為科技的進步,綜合國力的增強,我們國家發射了神舟九號,我又再一次幸運地執行了這項任務。”在一次回答媒體提問時,劉洋連用了三個“幸運”。
這朵“太空玫瑰”還不止一次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們‘二批’是時代的幸運兒”。
是的,劉洋的確是時代的幸運兒,然而與這幸運相應的,是承擔更多壓力:“二批”航天員需要在兩年完成“一批”航天員14年的課程,這其中包括體質訓練、航天環境適應性訓練、航天專業技術訓練等八大類,每一類訓練又由若干不同的訓練項目和科目組成,至于訓練的難度和強度,不會因為女性而降低標準。
“航天員跟之前想象的不是很一樣。”2010年,正式開始接受航天員訓練的劉洋,盡管已經有了11年的飛行經驗,也還是需要經歷從不適應到適應的過程。
“我們轉椅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5分鐘好像是我的一個極限點,當他報4分鐘過去之后,突然間渾身就開始冒汗,心里就像暈車那種說不出來的惡心感覺,但是你不能吐,如果第一次吐的話,第二次見了它就會條件反射,身體就會有了記憶,就很難克服,我就拼命轉移自己的注意力,然后幻想自己在美麗的海邊,幻想一切美好的東西,然后把自己的注意力轉移出去。”回憶訓練過程,劉洋依然是美麗的笑容,只是更多了一份堅定的表情。